第4121章
朱由崧問道:“運營方面還有問題嗎?”
戶部尚書黎元寬回復道:“戶部、工部、內務府已經達成一致,同意由專門設立的軌道商社負責經營宿封路,但現在的問題是,軌道運輸商貨的稅怎麼徵收?”
朱由崧不動聲色的說道:“工部關不是一早與戶部關合併了嗎?自然是由戶部徵收?”
前去看過分段試運行的黎元寬立刻向朱由崧解釋道:“陛下,臣的意思是,列車飛馳,中途不停,這過稅是在起點征,還是在終點征!”
朱由崧故意裝糊塗:“戶部不會設計專門的稅票嗎?稅票上註明起點、終點即可,難不成這個還要跟朕請旨?”
黎元寬哭笑不得,只好挑明道:“陛下,事關分稅,還請陛下能頒下明旨,臣等好承旨執行。”
朱由崧登上皇位以來,國家財政長期處在緊繃狀態,所以中樞幾乎把稅收都收走了,以至於地方財政無以為繼,徹底淪為了中樞的收稅機關;對此,地方官員早有抱怨,朱由崧也很早就有改變這種狀況的想法,只是想法雖然很多,但現實中一直沒辦法實現。
直到近兩年,由於對外貿易額的大增----由於採取了走私及通過日本商人分銷的手段,前兩年對俄開戰和對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戰爭並沒有影響對兩國的貿易----促進了國內手工業的繁榮;《均田令》的頒布,也讓隱戶數量大幅度減少進而帶來報稅土地面積大增、田賦徵收也出現了較大增加。
這就使得國庫收入有了很大增長,從而有了實施分稅的可能。
但分稅涉及到了地方與中央的博弈,絕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所以,就連朱由崧都覺得棘手,戶部這邊更是矛盾的焦點,以至於黎元寬的頭髮都要掉光了,於是,趁着宿封路的建成,戶部就直接向朱由崧甩鍋了。
朱由崧眉頭擰了起來:“如果地方與中樞在分稅問題上始終不能達成共識的話,這樣吧,稅還是全部交給國庫,然後有度支部制定轉移支付的章程,由中樞按各道各都司實際情況,調撥資金。”
與會的度支部尚書劉鱗長愣住了,他沒想到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朱由崧和黎元寬兩人傳帶后,毬居然踢到自己腳下了。
然而還不等劉鱗長有所反應,坐在錦凳上的內閣首輔馬士英插話道:“陛下聖明,臣以為這個辦法比直接分稅要好,或可以避免地方上私自加征。”
馬士英的話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中樞沒辦法時時刻刻監督地方的一舉一動,所以,一刀切的杜絕某種可能,是最簡單的處置。
劉鱗長見馬士英插手了,也不好再說什麼,此時就聽都察院左都御史沈猶龍出列道:“陛下,臣請在宿封路設置巡路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