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襲營(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61 字 1個月前

今天加班加的太晚。一直在寫忘記發了。抱歉,各位。另外在這跨年之夜,祝各位讀者元旦節快樂,闔家安康,財源滾滾。

對於將軍的這個命令,大瘐城守軍上下,都沒有任何的異議。

畢竟廣東也從來沒有出過能打硬仗的軍隊,而這些明軍顯然也太有錢了一些,不搶他們一把,還真對不住這些人遠道而來的熱忱。

對於明軍數量是自己五倍以上的局勢,清軍上下都沒有幾人當回事,以往對上明軍時,有的時候對方數量更是十倍於己方,但哪一次這些明軍能夠頂事一回?還不是看着場面嚇人,一旦真正打起來就完全暴露他們是草包一群的面目。

甚至更多時候,明軍數量越多,反而麻煩越大。

明軍內部向來混亂,沒有一個有能力壓服全軍的名將存在,一打起仗來,雖然有着督師一類的高官存在,但是他們往往根本無法控制住眾多的軍頭的行為。

打順風仗時,明軍都會為了搶功而發生混亂打鬥,更別說戰局不利之時,誰還會將督師當一回事,風勢不利之時,人人都會爭先恐後的逃跑,然後被人追着尾巴殺的血流成河。

最著名的便是松山之戰,一聽到筆架山糧道被斷,儘管還遠未到糧絕之日,敵軍也還沒有逼迫過來。

但明軍依舊發生了崩潰,各部為了得到逃跑比賽第一名,在混亂之中爭相逃命之時,自相踐踏,死傷累累。

不過逃跑也是講究一個專業的,不專業的王朴雖然第一個逃跑,但卻落得一個全軍覆沒。

而此道至尊,戰場轉移大師祖大壽,雖然被堵在錦州城中無法參賽,但好在他一手教導出來的平西王吳三桂卻是代他而戰,大大的露了一次臉。

舅舅雖然沒救到,但是救自己吳三桂卻是當仁不讓,雖然沒有搶佔先手,但顯然他才是此道的高手,極為完美的將全軍帶出險地,至於其中有沒有什麼見不得光的交易,那是誰也無法可知。

其他明軍顯然戰場轉移火候不足,大多都是全軍覆沒,兵敗而死。只有極少數將領,付出死傷無數的代價,才僥倖逃得一命。

最諷刺的是,反而洪承疇這個沒有跑的,反而在松山多堅持了半年,若非糧草斷絕,兵無戰心,說不定還能再堅持的更久一些。更重要的是,就算到了最後,他手下的兵還剩下一大半活的好好的。

因此就算城外明軍數量遠超過清軍,但大部分清軍還是對明軍極為不屑的。

時間過的很快,在清軍上下耐心等候之中,三更時分便即到來,隨着一桶桶熱氣騰騰的大米飯被擡了上來,早就等的不耐煩的清軍,個個翻身上前,快速的吃着補充着體力。

在士兵們吃喝之時,清軍斥候最後一次出城偵探,確認明軍並沒有半路伏擊,或者其他異常的情況。

一刻鐘后,各路斥候回城彙報,均沒有看到任何異常。

在確認明軍確實無備之後,吃飽喝足的清軍在各自軍官的帶領下,悄悄從早已洞開的北門魚貫而出,人銜枚,馬摘鈴,馬蹄上更是包着厚布,避免發出點滴聲響。

這個時代的人,大多都患有夜盲症,軍隊行進之中,更是需要沒有夜盲症的官兵走在前面,身後人拉着前面人,以縱隊的方式向前默默前進。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