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成棟對仙霞關磨刀霍霍之時,江西的金聲恆等人,卻在接到王得仁一連串的捷報后,反而是陷入一場爭執之中。
不同於歷史上的金、王二人,這次面對強勢的紹武帝,金王二人並沒有再象之前那般上書要求保留之前的爵位,而是很乾脆的予以接受,並且通報全省新的爵號。
他們爭論的也不是爵位問題,而是路線問題。
“陛下的旨意已經到了,令我等謹守江西之餘,遣一上將往湖廣,配合文總督,堵督師(堵胤錫已經被任命為湖廣雲貴川四省經略督師)進攻武昌、岳陽。我等還是遵旨而行吧!”
天啟年間庶吉士出身,剛剛被金聲恆招募而來,充當如今江西總督的黃人龍是一個保守派,率先開口說道。
“不錯,奮武候已經拿下廣濟、黃梅、湖口、彭澤,控制了九江東西航道,如果金聲桓率領主力接應,既可以扼守廣濟阻擊湖廣來犯之敵,順長江東下攻取安徽、江蘇;也可以扼守彭澤小孤山一帶,阻擊由南京而來之敵。反顧無憂,大軍主力可以先行開赴湖廣,徹底撥掉武昌府的韃子,獨佔長江航道,將朝廷兵馬徹底連成一線!”
吳尊周也同意先行向湖廣用兵,畢竟從全盤考慮來說,這是最穩妥的方案,只要大家地盤連成一氣,又佔據着長江航道,就算清軍大舉前來,相互之間也可以快速增援。
“不可!如今江西內部無憂,正是進兵江南之際。可令一軍仍着韃清軍號雜衣,以章賊(江西巡撫章於天)求救之敗兵名義,順流而直下南京,其必會接受其入城!大軍隨後攻至,到時裡應外合,南京唾手可得!
南京即下,東南再不復韃清所有,界時騰檄山東、安徽中原諸省,響應者必眾。中原若亂,我朝趁機興王師大舉北伐,則中興可期!此事若成,公爺就算憑此拿一個王爵也並非不可能!”
但立即有一個人跳出來反對,正是幕客胡澹,這是一個比較激進的人物。
“不可。順流而下,池州、安慶重兵雲集,難以混過。到了南京,也未必會於此時收錄敗兵,就算南京收錄敗兵,又豈不會御甲去兵,官兵上下全部審查一二?
除非能讓大軍與詐降兵將前後腿到達,方可從中取事。但如此情景,南京又怎會放人入城?此乃無用之策耳!”
吳尊周卻是搖搖頭,對此議根本不抱任何希望,直接將之否決。
“仲奇所言甚是,南昌府推官柳同春已證實逃往南京告警,韃子必亦戒備,假冒韃兵旗號偷襲南京,斷無可行之理。若西取武漢,連衡鄖襄,與湖南堵氏(堵胤錫)、夷陵文氏鼎足相連,方為上策。就算萬一南京舉兵西進,攻城破邑,亦不足為慮。只待撐至紹武帥六師,堂堂正正而後北伐浙江、江蘇,大兵猝至,南京孤立無援,嬰城自守,取之不晚。”
另一個幕僚劉漢升也表達了意見,顯然也不認可這種孤注一擲的冒險方案。
“詐降軍士無需太多,千餘精銳便可,在下還是覺得,值得一試!”
雖然被兩大幕客否決,但胡澹依舊不打算放棄。
因為他的理由也很充足,這種投資比最為合適,失敗了並不損失什麼,若是一旦成功,那就是擘天之功!值得為此冒險一次!
一會兒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