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永曆這貨的存在,大大的拉低了明軍的心理預期,讓只是敢於在戰場上佇立的朱聿鐭,就能輕鬆的穩定住明軍軍心不亂。
數千清軍騎兵衝擊勢頭看似猛烈,但不會蠢到去硬撼已經排列整齊,戰意堅定的明軍步軍大陣,因為這樣做無異就是自殺。
畢竟就算是重騎兵,發起決死衝鋒,雖然可以硬撼步兵大陣,但是最好的結局也只是兩敗俱傷,給後續的同袍打開勝利大門而已。
輕騎兵在戰場上主要作用,就是襲擾、疲敵,一直讓步兵陣形不穩,再尋機突襲,或者尾隨追殺。
數千騎兵奔至百五十步,便即號角齊嗚,前排的騎兵應號令而動,改前沖為斜掠,在百多步的距離上,劃過一個漂亮的圓弧,同一時間,無數的箭雨隨着戰馬的沖勢直接漫天呼嘯而來。
百多步的距離,早就遠遠的超出箭矢的有效傷亡距離,更不要說蒙古人的箭矢質量極為不過關,射出的輕箭,雖然射程遠,但是破甲能力幾乎為零。
密集的箭雨只有寥寥少落入明軍陣營之中,造成的殺傷更是有限,只有十數人被射中腿部或者更倒霉的被射中眼睛等要害部位,而慘叫着倒下。
這種程度的箭雨根本無法動搖明軍的陣勢,甚至連影響都算不上,十數人很快被人從陣中拖出,輕傷的被簡單的包紮一番,倒霉的則是被送入大營之中救治。
事實上對於紹武朝廷的軍隊,已經領教過任良朋騎兵厲害的蒙古人,也根本不認為這種打擊能夠動搖明軍。
他們的目標很明顯,那便是誘使明軍火器還擊,給大軍製造進攻的機會。
明軍火銃兵沒有接到號令,根本就不為其所動,但火炮卻不在此列。
數十門正面對着蒙古騎兵的火炮,接連不斷的發出怒吼聲,火藥在炮膛之中劇烈燃燒爆炸產生的巨大的推動力,將一顆顆重達數斤的炮子推出,快速的向著蒙古騎手呼嘯而去。
這個時代的火炮,受限於火葯的威力,一般情況下都不可能有多大的初速,甚至目光銳利的人,都能夠隱約看到炮彈出膛的模樣,以及飛行的軌跡。
數十顆實心彈在空中發出撕裂空氣的呼嘯聲,幾乎是眨眼之間便即撞入密集的蒙古騎兵陣之中。
在連綿骨骼斷裂的‘咯嚓’聲中,慘叫聲以及戰馬悲鳴聲不絕於耳,以側面正對火炮的結果便是,火炮的威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幾十顆炮子在人群中犁過,無論身披什麼盔甲,只要被擊中,都會如同紙糊的一般,非死即殘。只要被擊中,就會出現一個大窟窿,四肢命中,就會成為殘廢。
偶爾有幾個倒霉蛋,被命中腦袋之後,更是如將紅的白的濺的到處都是,讓人如入地獄之中。
數十門火炮只來的及發出一樣怒吼,蒙古騎兵便即已經遠去,只是在戰場上留下百多具破碎的人、馬屍體。
正面衝擊無果,數千蒙古騎兵開始折而向右,不斷的向明軍側翼迂迴而來,試圖從側翼打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