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利己者(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78 字 1個月前

在鄭成功離開天津衛之時,荷蘭國派遣來大明的使者,正好也從台灣據點赤嵌城離開。

大明強硬的態度,委實令荷蘭使者備感‘羞辱’,在離開大陸之後,荷蘭人便即直接順路而至台灣島,這裡距離大明最近,若是能夠立即出兵的話,一定能夠給大明一個印象最深刻的教訓。

但是在這裡荷蘭使者並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侵佔台灣的荷蘭台灣總督馬里奧雖然畏懼於巴達維亞,但是對於大明事實上的南海王鄭家,卻是忌憚極深。

之前數次與大明的海戰,荷蘭人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尤其是與海盜劉香相互勾結對付大明的一役,聲勢浩大的聯軍,依舊是被鄭家打的懷疑人生。

為了推卸責任,馬里奧沒有拒絕使者的要求,但是以台灣駐守兵力不足為借口,要求召開在台灣全部荷蘭人與會,共組一支強大的艦隊,才能攻伐大明。

心知肚明荷蘭人在台灣只有千人不到的駐守部隊的情況下,這個要求當然是合理的,使者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

在召開台灣簡易議會後,將巴達維亞的要求懲治大明的要求傳達后,卻是遭到了大部分議員的反對。

雖然憤怒於這些商人完全不拿國家利益當回事,但是使者依舊十分有禮貌的將目前大明的政策,以及對價位商人的影響和盤托出,並表示若是不能制止大明如今貪婪的胃口,日後大伙兒的利益必將會被更為被觸動,日後的損失必然更加的慘重。

這種說辭確實打動了在場的所有商人,在利益遭受損失之後,他們自然是對大明極為的敵視的,但這卻並不代表,他們就願意因此而與大明翻臉。

畢竟利益只是受損,他們還可以通過加價將這部分損失給彌補回來,但若是真的與大明開戰,完全杜絕了貿易,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末日到來。

因此無論使者如何動之以情,曉之以利,但是這些武裝商人們,依舊沒有任何興趣與大明獨自開戰。

不過他們都表示,若是巴達維亞決定與大明開戰,傾全國之力來與大明一爭長短,作為荷蘭國的一分子,他們願意尾隨在側,與大明決一死戰。

但若是讓他們自己去挑釁大明這個龐然大物,他們卻是直接敬謝不敏的。

畢竟之前幾次海戰,這裡的人大多都參與過,對於自己能夠戰勝大明南洋王鄭家,都已經信心嚴重不足,更何況對上鄭家都要俯首聽命的大明帝國,那不是開玩笑么?

若是大傢伙有這個自信,那別說到如今還要給鄭家交什麼過路費,直接就會將鄭家直接搶個乾淨不更省事兒?

一場大會開了數日,但是油鹽不進的荷蘭商人們,卻是死不鬆口,根本不願意拿自己的本錢去為國家搏一個未來。

雖然這些人都是些混蛋,而且使者手中的權力還是很大,但卻根本無法奈何這些人。

畢竟這些人在國內議會中可都是有代理人或者靠山的,沒有確鑿的證據之下,就算巴達維亞總督想動這些人,那也是風險極高的。就更不用他一個小小的使者,根本就拿這些人沒辦法。

既然這些人不頂用,使者也沒有再浪費時間,而是選擇乘船返回巴達維亞,向總督彙報此行的一切,等候總督閣下的最終決斷。

在荷蘭國使者帶着滿腔的憤怒和不甘,踏上回歸之路時,已經再無任何掣肘,整個江南完全一統之下的朱聿鐭,又一次開始了他的騷操作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