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過了臘八便是年,在臘月初十這日,一眾已經在扳着手指算着放假日期的官僚們,卻是接到了一張令人心緒複雜的聖旨。
聖旨是公開頒行天下的,內容也很簡單,那便是紹武四年,也就是後年的固定科舉期時,不再象之前那般只考制藝,而是增加律法、算學等科目。
同時錄取數量也有改變,除卻制藝的三百人名額不變外,律法、算學兩科再各增加一百五十名的名額。
唯一令這些官僚們還算認可的是,另兩科考核資格也是舉人起步,雖然考中亦會成為進士,但卻是三甲的同進士,還不算徹底辱沒斯文。而且這般多取了近三百人,倒還算是給了更多讀書人一個出路,應該算是這狗皇帝為數不多的善政了。
但明眼人卻是看的出來,這只是狗皇帝的一個突破口而已,目的和用心也極為簡單,通過增加更多的入仕渠道,令得讀書人本就派系林立的內部,更加的四分五裂。
這種用心不可謂不惡毒,而且這種最簡單的算計反而卻是最難破解的。
畢竟若是有人真的跳出來反對,那些屢試不中的讀書人,眼見新的生路出現,卻被人惡意阻礙,又會將其恨到何等的程度上去?
更重要的是,這類人反而還是如今大明的絕大部分,誰敢反對多取仕,那便幾乎是與大半個天下的讀書人為敵!
狗皇帝這操作看似是為讀書人着想,但真實目的就是想要打擊程朱理學在大明的統治地位,甚至可以說是在根基上直接動搖儒家在大明的統治地位!
畢竟律法與算學只要從儒家之中再次獨立出來,那便是法家與墨家重新死灰復燃的開始!
法家與墨家眼看着就要重新出世了,那其他的百家還會遠嗎?真的到了百家齊鳴之時,那儒家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屆時就算再有媲美大漢時期董仲舒的大儒存在,卻也不可能讓大明再次回歸到之前的正規了。
畢竟如今的大明這個狗皇帝,是絕對不肯事事都聽從他們這些道德君子們的。
雖然有明眼人看的出來,但是卻沒有人直接跳出來反對。
儒家是講究中庸的,所謂的中庸,在朱聿鐭理解中,說好聽點就是低調內斂,外表謙遜而內踞傲骨。
說難聽點,就是慫貨一個,無論出了什麼事,都堅決不做出頭鳥,事事等別人先出頭,自己在後面撿便宜。
但儒家發展到了大明的如今,尤其是經歷過滿清到江南一趟征服戰之後,剩下的都幾乎是犬儒了,他們已經徹底將好聽點的內涵全部扔掉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精緻的利己者。
在大明出現朱聿鐭這樣一個,動不動就翻臉咬人的狗皇帝面前,這些利己者們更是不會拿着身家性命去奔走吶喊,而是個個都在等着出頭鳥出現,然後他們再一擁而上去哭訴。
人同此心之下,這道旨意根本沒有任何人去反對,十分順利的直接傳達於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