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琢磨(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330 字 1個月前

當然材料這事,朱聿鐭也明白這事急不來。

後世我華夏泱泱大國,已經成功晉級到五大流,流動武器販賣商的地位了,但材料學卻依舊是進展緩慢,就更不要說這個時代了。

也許明天一個大師傅喝多了扔錯了比例,或者說出現了一些意外,就能讓鋼鐵材料達到朱聿鐭的要求,但也有可能一年甚至數年,都會勞而無功,只能日復一日的堅持着。

最令朱聿鐭感覺到氣憤的是,歪果仁中的很多的有錢人子弟,因為不缺錢花,人生無聊無趣之極時,將興趣投入到了各種行業的科學研究之中,在其中倒是出現了許多有名的各種學家。

而大明朝的有錢人,卻個個都是歡場的高手,寧可舉辦一場場酸掉人大牙的詩會、書會,卻是沒有幾個人會對這些不是孔孟之道的東西感興趣之人。

倒是生活並不算好的,甚至許多是落魄的文人,卻是願意將時間花費在這些事物上面,但卻因為得不到太多物資支持,最後大多不了了之,偶爾有做出成績的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很快就會被淹沒在漫天的‘之乎者也’聲中。

雖然朱聿鐭也明白這是因為之乎者也這東西,把控着上升通道的緣故,但是沒有辦法立即去改變的朱聿鐭,還是十分的不爽這玩意。

朱聿鐭並不是對儒學反感,而是對如今已經被這些無恥玩意徹底玩壞了的儒學極其反感。

憑心而論,儒學做為國人的國學,數千年來已經是深入人心,也漸漸形成了我們民族如今的性格,她所講述的核心觀‘仁義禮智信’,就算在後世也不會過時。

但是因為近千年來,作為社會階層躍升的唯一通道和敲門磚,儒學開始慢慢被一般讀書人給神話。

而官場是骯髒的地方,充滿着爾虞我詐、背叛、血腥,這地方與儒學完全掛上鉤,產生了無縫對接,儒學自然而然就會被改的面目全非。

一切與政治掛鈎,就再也沒了仁義,一旦化身為官場中人,就再沒了禮與信,剩下唯一的智,卻依舊存在,不過這智用在這裡面,其起到的作用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自宋以來,一代代文人,尤其是程朱‘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念,以及後續‘三納五常’漸漸發揚光大之後,就變成了一代代讀書人無恥的開始。

讀書人對自己的限制越來越低,對別人的要求越來越高,自己身上的缺點完全看不到,對於身居高位者動輒便是罵人私慾、**、貪慾等加身,要求別人這些慾望一定要革除!

再通過三綱五常,將女人、孩子的人身依附僅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對於妻子、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這一切在明朝時達到頂峰,甚至在萬曆初年,文官體系一度都成功做到了讓‘聖天子垂躬而治’的地步,若不是萬曆顯然不是一個軟柿子,而文官集團內部也是山頭林立,被萬曆借力打力狠狠收拾了一批,重新奪回大權,只怕文官集團已經膨脹至大明都裝不下的地步了。

但就算萬曆藉著三大征,成功將武勛集團增加了不少新鮮血液,並且將明軍三軍的血氣重新調動了起來,但在一場薩爾滸大敗,明軍三大征所湧現出來的一批將星覆沒大半,三百餘文武官吏役於此役。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