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搬遷隊伍剛剛渡過榆河,後面斥候便即快馬加鞭的趕了上來,急切的向阿濟格彙報,明軍已經追至二十裡外。
二十里,這對於騎兵來說,如果全速前進,也只是一刻鐘左右的時間而已。
但是大部分將領會在強敵就在前方,敵我雙方難明的情況下,選擇不惜馬力的全速而來,都會在接近戰場之時慢慢降低馬速,給戰馬恢復體力的時間,準備接下來的一場大戰。
不過對於明軍而言,休息並不是什麼好選擇,曾國維就是這樣選擇的,在他看來,既然是追擊,就需要有追擊的樣子,想要大勝,不冒險是不可能的。
在明軍騎兵毫不停滯的衝鋒而來時,在他們前方已經有四個旗,三萬餘騎兵的滿八旗迎擊而來。
無數的箭矢呼嘯而出,打前的明軍騎兵接連中箭倒下,轉眼之意便即數百騎消失在人群之中。
但是明軍卻是沒有絲毫停留,更沒有任何的畏懼,如同決堤之水,呼嘯而前!
根本沒有二話,明清雙方在號角聲中,便即猛烈的撞在一起。
數萬騎兵廝殺在一起,整個天地間除了轟隆隆的馬蹄聲外,再無他物,任何喊殺以及兵器撞擊、雙方將士的慘叫聲,都被這無邊無際的隆隆馬蹄聲所掩蓋!
毫無花假的猛烈撞擊之下,雙方近千騎躲避不及的騎兵瞬間坐騎被撞的骨斷筋折,戰馬身上的騎兵直接飛將而出,然後便悄無聲息的消失在滾滾馬蹄之下。
戰場上從來就沒有那麽多的花哨架式,更沒有裝逼的姿勢,只有刀刀見血,槍槍見肉。
高速相對而過的戰馬,根本就不需要劈砍,只需要鎖定各自當面之敵,然後將武器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僅僅憑藉馬速,就足以令對方非傷即殘。
這是一門技術活,尤其是迎面撞向雪亮的兵器,膽子小一點都不可能堅定的下來。
曾國維統率的中央軍位於大軍中軍,不同於兩翼闖營與金、李二部騎兵個人英雄主義,中軍是以騎牆陣出戰。
在這個戰場上,是最為適合明軍騎牆陣的戰場,因為滿八旗必須以強硬的姿態擊敗明軍,只要他們敢於讓開道路,或者選擇游戰,那等待他們族人的,就只能是一場大屠殺!
但是經歷過騎牆陣的人都會明白,這伙整齊如一人的騎陣殺傷力是何等的巨大。
阿濟格之前沒有經歷過,但是如今真正面臨著這騎牆陣之時,他才明白有些痛,真的是痛入骨髓!
滾滾而來的騎兵牆陣,阿濟格一眼就可以看出,這些騎兵雖然人數眾多,但是老兵佔比估計還不足三成,而且那些所謂的老兵,在阿濟格看來,最多也只是與他手底下的普通旗丁相當,遠不及白甲兵精銳。
在這種認知之下,阿濟格對於和這明軍中軍硬碰硬充滿了信心,甚至他覺得這一戰若是打的好,甚至可以重創明軍騎兵,然後挾大勝之勢,再去偷一波明軍步兵,也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