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軍面前,滿八旗似乎再次找回了自信,根本沒有任何的猶豫,大軍出城列好陣勢后,儘管當面之敵是自己的三倍上下,但卻沒有任何的畏懼,直接全線壓了上來。
實力保存最好的鑲白旗留在中軍壓陣,已經被打殘的正白旗殘兵一千餘騎,卻是絲毫不拿吳軍還存在着的數千騎當回事,不斷的縱馬馳騁於兩軍戰前,極為囂張的不斷來回挑釁着。
吳軍的反應與阿濟格想象的一樣,吳三桂似乎直接得了耳嗚症,對於滿八旗的叫囂和罵陣,似乎根本聽不到一般,大軍蝟集在一起,騎兵更是退至步兵側后,絲毫沒有任何應戰的意思。
眼見吳軍這副窩囊模樣,滿八旗齊齊發出鬨笑聲,心情的發泄着心中的蔑視和這段時日來的憋屈。
對於阿濟格而言,這一戰並不是非打不可,集結兵力出城準備一戰,更多只是給已經士氣跌到褲襠之中的滿八旗,提振一番士氣而已。
畢竟如今大清的本錢已經不多了,沒必要為了消滅明軍一路偏師,而弄得自身多受到不必要的損失。
至於這吳三桂,根本不需要自己出面收拾他,只要自己的軍隊安然撤退向北,那吳三桂就會明白他錯的有多離譜,作戰不力陷君父於危境,再加上如今攔截不力,數罪併罰之下,估計吳三桂也只有起兵造反,然後被無數大明軍隊群起圍毆至死,這一條不歸路可言了。
畢竟論起在大明的仇人,吳三桂可一點也不比大清少。
眼見如今八旗士氣已經恢復不少,阿濟格便決定見好就收,但在阿濟格準備收兵而回之時,一直沒有動作的吳軍,卻是在鼓角轟鳴聲中,騎兵開始慢步而前,只是冷冷的盯着數百步外的滿八旗,卻並沒有衝擊的意思。
但是阿濟格卻是臉色一下子變得黑了起來,他當然明白,吳軍並不是沒有出擊的膽量,而是在等待着一個機會,一個他阿濟格給出的機會。
因為如今明軍佔據戰略主動權,大清是處於戰略退卻的位置,吳三桂完全耗的起時間,可以耐心的等待着自己撤退的命令。
只要八旗開始撤退,阿濟格絕對相信,吳三桂一定會趁機自后追擊而來,若是一個不慎,撤退被吳軍偷襲成了敗退,那就樂子大了。
但眼下的吳三桂顯然打的就是這個主意,大清退他則銜尾追擊,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勝利。
若是大清不退,那他吳三桂就更不着急了,他可以沒有絲毫損失的直接牽制住自己,輕鬆完成他攔截大清主力的任務。
更可怕的是,一旦拖到明軍主力到來,那剩下的八旗,便是想退也無路可退了。
“也只能先收拾了這吳三桂了!”
在印證了多爾袞對於吳三桂這看重不是白來的事實之後,進退兩難的阿濟格,最終只能咬牙,在心中發狠道。
多爾袞不僅是表達了對吳三桂的看重和警惕,更是給阿濟格指出了吳三桂的致命弱點,那便是吳三桂對於自身實力那病態的看重心態。
吳三桂是一個擁兵自重起家的軍閥,更是從亂世之中摸爬滾打起家的野心家,他深知亂世有兵才是草頭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