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聲聲中,蒙古人中兩大軍事集團開始了正式的碰撞。
仗着人多勢眾,漠北諸部以弧月形的陣形,三面包裹着科爾沁部,發起了全線攻擊。
科爾沁部自然不甘示弱,不過他們卻是厚中軍,而虛兩翼,最精銳的軍隊全部集中在中軍,以王庭鐵衛為核心,打着中央突破的想法。
雙方都是師承於當年的蒙元,戰法也基本上一樣。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最拿手的游騎漫射,此時卻是完全派不上用場,在內部征戰之時,唯一的戰術就是刀刀見血,槍槍奪命,拼的完全就是近戰能力。
雙方騎兵甫一臨近,均是漫天的冬雨呼嘯而出,向著對方籠罩而來。
密集的箭雨雖然準確率低的嚇人,但是卻依舊讓雙方不斷有人倒撞下馬。
仗着弓箭更加的犀利,科爾沁部在這番較量之中,依舊是佔據了極大的便宜,雙方的戰損比達到了一比三。
但是騎兵對沖之際,這種箭雨也就僅此一輪,沒有二話,雙方兇猛的撞擊在一起,刀槍耀眼,喊殺聲震天,無數血浪伴隨着殘肢斷臂不斷飛濺。
裝備上的落後,漠北諸部之前便即已經領教過了。
他們的彎刀斬在對方身上,往往只是一串火星濺起,對方最多只是身體猛的一晃,受到的傷害幾近於無。
但是對方鋒利的馬刀,卻是可以一刀解決一個,至少也能讓對手一瞬間失去戰鬥力。
痛定思痛之下,漠北蒙古人在裝備上比不過對方的情況下,也開始在武器上下功夫。
他們不再使用破甲能力不足的彎刀,而是使用大鎚、連枷、大斧等重兵器,哪怕破不開對方的防禦,鈍器的重擊也足以讓對方骨斷盤折,直接失去戰鬥力。
而使用這種重武器,也恰恰是漠北蒙古部落這些體格強壯,物資卻又不足的粗糙漢子們的強項,調整之後,他們再對上科爾沁人時,便再也沒有落過下風。
在兩翼,漠北諸部的進展十分的順利,已經糾纏在了一起的雙方,在人多勢眾的漠北諸部的不斷進攻下,科爾沁人儘管裝備精良,但在對方亡命的攻擊下,卻也只能被壓迫的不斷後退,苦苦支撐。
但是在中軍,科爾沁部的攻勢卻是極為犀利。
王庭鐵衛疾沖而前,與漠北蒙古聯軍距離只有百十步時,卻是突然向兩翼快速散開,將他們掩護着的,一支鋼鐵大軍的道路讓了開來。
這支鋼鐵大軍,是科爾沁部精華中的精華,他們人馬皆包裹在鐵甲之中,宛如坦克一般的重騎兵,就這般毫無徵兆的直衝而來,殺入漠北聯軍之中。
重甲騎兵衝鋒之際,無物可擋,甚至根本不需要揮刀,戰馬帶起的巨大動能,就能直接將對方撞的人仰馬翻。
戰馬兩側固定着鋒利的馬刀,刀刃向外,在高速奔行之中,完全就是殺戮機器,只披着皮甲的漠北蒙古騎兵,在刀鋒面前,脆弱的如同一張張白紙,鐵甲重騎所過之處,一地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