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人於白城殺的昏天暗地之時,明軍也在集結着兵力,開始陸續向著廣寧衛匯聚而來。
如今滿清已經是昨日黃花,在朱聿鐭看來,沒有足夠人口支撐,主力又受到毀滅性打擊的滿清,基本上已經沒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這種情況下,大軍在駐留遼東,已經是得不償失之事。
這些殘兵敗將,只要一路主力鎮守於此,再以精兵強將組成的搜剿隊伍,不斷的入山搜殺,滿清就再無崛起的希望。
當然這種搜剿,肯定會長期的,而且損失也是連綿不絕的。
朱聿鐭是絕對不願意自己的嫡系干這份活的,因此這個光榮的任務也就順理成章的落在了,鐵嶺撫順關副將吳三桂的身上。
當然,雖然這擺明是給吳三桂穿小鞋,朱聿鐭也不會表現的太過於刻意。
這種搜剿雖然危險性極高,但是收益卻是不低的,朱聿鐭給一個建奴的腦袋,開出了三十兩的賞銀,婦孺減半,老弱不要。
雖然這賞格比起崇禎初年時的五十兩,要低上不少,但是當年的賞格也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實際上根本發不下來,就算偶爾有那麽一點賞銀下來,經過無數道手之後,最後出力的人拿到手的也只有一丁點的殘羹冷炙而已。
而紹武朝廷的賞銀,則是根本不經那麽多的手,賞銀都是現成的,就在瀋陽軍區何穆的軍營之中。
無論是誰拿到首級,只需要前往瀋陽城報備,檢查無誤之後便即直接放銀,由東廠、錦衣衛負責監查銀兩足額發放,地方官員負責首級數量統計與運送北京,巡按專員負責每月核查帳目,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井水不犯河水。
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便可直接找到負責人。當然,一切與軍功有關的東西,在紹武朝都是禁忌般的存在,一旦事發,懲罰都是極為嚴厲的,罪責也僅僅在謀逆大罪之下。
在廣寧衛待了六七日,各路明軍便即浩浩蕩蕩的開至,這次出關征討滿清的大軍共有騎兵七萬,步兵近五萬,如今連戰大戰下來,戰損與百戰損總合下來,騎兵已經銳減至五萬出關,步兵損失較小,還保持在四萬餘的規模。
十數萬大軍齊聚廣寧衛之下,小小的廣寧城根本無法容納這麼多的軍隊,大軍絕大多數都是露宿於城外,紅色的旌旗似海,北風吹過,就如同波濤在不斷的翻滾着一般。
看着城下這威武雄壯的大軍,朱聿鐭心中充滿了底氣,只要這些軍隊還在,在這個時代就沒有他辦不成的事情。
而因為有巴林、奈曼等部二五仔的存在,草原上的消息也十分及時陸續傳來,兩大軍事集團在白城一戰已經結束,雙方實力基本上相當,一戰的結果也同樣如此。
科爾沁部雖然中軍突擊十分的犀利,但是在突破中軍后,重騎兵無法動用的情況下,他們對於漠北聯軍左翼的突破便即失去了力道,雖然科爾沁中軍依舊佔據着優勢,不斷的壓縮着聯軍的左翼,但是卻始終無法形成真正的突破,在聯軍左翼的頑抗下,以及緩過神來的中軍重新投入戰鬥后,科爾沁中軍陷入膠着的戰事之中。
同樣,科爾沁左翼也在聯軍的猛烈攻擊之下,直接搖搖欲墜。不得已之下,科爾沁部同樣也開始抽調中軍兵力支援左翼。
這仗最後打成了添油戰術,雙方混戰了一整天,但除了同樣留下一地屍體外,一點成果也沒有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