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1 / 2)

少了大炮,程廷俊心裡多少有些沒底。

不過事已至此,除了等已經沒有太好的辦法了。

其實程廷俊一直不滿高巡撫放棄忠縣等外圍縣城,只守府城的策略。

如此一來看似集中了優勢兵力,卻是一點緩衝和屏障都沒了。

如果銅鑼峽守住了還好,可以慢慢等援軍趕來。

若是銅鑼峽守不住呢?

程廷俊簡直不敢去想!

都是王明德那廝蠱惑的撫尊!

他自己怕死,便在高巡撫面前妖言惑上。

唉,眼下也只能硬着頭皮守了。

程廷俊只希望高巡撫派去貴州的信使能夠早些到,洪經略收到消息后能立即派援兵來助。

只要洪經略的援兵到了,那麼別管是幾萬還是十幾萬明軍就都不足為懼了。

畢竟洪經略手中的軍隊乃是清軍精銳中的精銳,比重慶綠營兵的戰鬥力高出了不知道幾倍。

就憑明軍那些東拼西湊的蝦兵蟹將、烏合之眾,完全不是洪經略大軍的對手。

如今他只需要拖,拖到洪經略來援便是得勝之時。

……

……

第0059章 民生之多艱

按照計劃,李定國親率一千猛卒扛着竹筏小舟來到了江畔的白鹽山。

這一千人都是李定國的心腹,更是精銳中的精銳,戰鬥力極強。

說是個個以一當十也不為過。

之所以李定國只帶了一千人,不是因為擔心明軍正面兵力不夠,而是因為他這次領兵要的是出奇制勝的效果。

如果帶的人太多了容易暴露,要是被清軍發現了對方有了警覺,很容易功虧一簣。

事實上崇禎十七年李定國帶兵奇襲銅鑼峽時也就帶了千把人。而當時他所率兵卒的戰鬥力遠不如現在的精銳,故而李定國還是很有信心的。

要想到達銅鑼峽清軍的背後,他們需要翻過整座白鹽山。

雖然白鹽山不高,但抬着竹筏行軍還是有些費力的。

一開始還好,越向山頂走灌木叢越密集。

李定國不得不下令將士們砍掉那些礙事的灌木。

不然竹筏小舟會被卡住,到時還得再折騰。

由於這是一條幾乎無人知曉的小路,李定國一路行來並沒有看到清軍的哨兵。

不過出於謹慎起見,他還是命麾下士卒銜枚前行。這樣可以避免士兵們發出聲音被敵軍注意。

老實講由於身份地位的變化,李定國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親自率領奇兵打先鋒了。

一般他都是作為統帥統領全局,指揮調度戰場兵力。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