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頁(1 / 2)

如果他不能幫助大清戰勝明軍,即便死了有何面目去面對大清太祖、太宗皇帝?

更可怕的是,一旦明帝重新號令天下,寧完我肯定會被打上一個貳臣叛賊的標籤。

屆時青史之上只會記載他寧完我是個漢奸。

他的子孫後代也會受到世人的唾棄,就像是秦檜一樣。

這是寧完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所以保大清江山就是在保他自己的名聲。

只有把天下人都變成清帝的奴才,讓所有人都跪下來,寧完我的名聲才不會有人詆毀。

到了那時他反而是千萬人供奉的開國功臣。

功臣與國賊之間只差了一念。

一念神,一念魔。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寧完我一定要守好其中的道,絕不給世人詆毀他的機會。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你們在天之靈便保佑老奴,保佑大清吧!

……

……

第0624章 漢中開拔,一路向北

漢中的山路十分難走,李定國專門請了當地的獵戶做嚮導,饒是如此大軍行進的仍然很艱難。

都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這漢中往關中走的路也不好走啊。

李定國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陝地人,李定國沒少往來兩地之間。

但是作為統帥獨領大軍,經由漢中進攻關中這還是頭一遭。

一開始還好,只是道路難走。

但走着走着李定國發現在這崎嶇的山間小路上卡着不少戍堡。

戍堡並不大,最多也就能容納百十來人,但明軍要想拿下並不容易。

尤其是行到一處峽谷時李定國徹底犯了難。

連接峽谷的是一座木弔橋,弔橋的寬度並不寬,最多也就是能夠讓幾人並排前行。

而橋的對面有一座戍堡,清軍只要死死的卡住出口,明軍就很難突破封鎖。

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

但是再難這橋明軍也是得過的。因為據帶路的獵戶說,雖然有山間小徑可以通行,但不可能大規模行軍。糧草輜重也不可能走那小道運送。

這座弔橋是明軍唯一的選擇,明軍是進也得進,不進也得進。

李定國當即和部下們商議起具體計劃來。

白文軒建議用火炮轟。這個方案直接就被李定國排除了。

首先,明軍雖然有火炮,但十分珍貴。鉛彈更是打一個少一個。

浪費在這種地方不值得。

其次,火炮炮轟很容易誤傷到弔橋。

一炮下去弔橋可能會直接坍塌。這可不是李定國想要看到的。

再就是把清軍逼急了,他們完全可以割斷繩索毀掉弔橋。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