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頁(1 / 2)

身為一個錦衣衛指揮使,如果失去了聖眷那可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

雖然當今天子英明神武,是公認的明君。

但明君也是皇帝,明君也是會殺人的。

王賀年便是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自己的家人後代考慮。

盲目的自信可不是一件好事。

“陛下認為浙江的倭寇多,臣願聞其詳。”

王賀年作出一副聆聽聖訓的樣子,也算是在套朱由榔的話。

朱由榔卻並不在乎這些,背負雙手侃侃而談。

他很清楚王賀年這個人其實是比較敏感的,所以不想要給到王賀年太多的壓力。

身為皇帝,有時候一個動作都會讓臣子們多想。

“朕知道浙江以及南直隸,也就是江南是整個兩京一十三省中最為富庶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豪商巨賈無數,他們居住的地方雕樑畫棟,屋舍鱗次櫛比,裝飾的富麗堂皇。有些人甚至說比皇宮都要精緻。”

朱由榔說罷頓了一頓接道:“可有多少人知道江南為何會有如此多的豪商巨賈呢?除了這裡確實人文薈萃,精英輩出以外,有沒有其他的原因呢?”

聽天子似乎話裡有話,王賀年不敢接話,只得垂着腦袋恭敬的聽着。

“其實朕知道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江南的地理條件更為優越。”

朱由榔指着京杭大運河道:“就說這京杭大運河吧。自打隋唐時期挖掘以來歷朝歷代都有所修繕。到了大明朝,這京杭大運河更是繁華無比。其連接着京師和杭州,但要論起惠及的地方,還是杭州得到的實惠更多一些。杭州是浙江的中心,也可以算是江南的中心。靠着這條運河不少商賈暴富,奠定了基業。”

這些王賀年也有所耳聞,只是不知道天子突然提起是為何。

難道說天子對這些商賈不滿,也想與民爭利分一杯羹?

當然,這些話王賀年是萬萬不敢說出來的。

“京杭大運河很重要,不少江南的商人靠着它發家致富。但是那是大明剛剛建國后的一百年內。之後京杭大運河因為泥沙增多,疏於疏通以及稅卡過多,許多商人都不願意走了。他們不走京杭大運河,難道走陸路嗎?那樣運輸成本高不說,消耗還更大。這當然不是唯一的選擇,所以他們開發出了海貿。”

朱由榔就像是開了上帝視角一樣,向王賀年科普着。

而王賀年當然不知道朱由榔這些信息的來源,一時間聽得是如痴如醉。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