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雖然佔據了優勢,但是優勢還沒有大到可以轉化為勝勢的地步,他還不能夠高興的太早,否則很可能空歡喜一場。
如今擺在阿巴斯二世面前的剩下兩個選擇,那就是要麼出城幫助明軍夾擊奧斯曼人,要麼選擇固守城池到底。
兩個選擇於他都沒錯,無外乎一個是保守一些的,一個是激進一些。
此時此刻,阿巴斯二世確實有些糾結為難。
該怎麼做呢。
阿巴斯二世的為難情緒主要是因為,如果明軍打贏了,肯定會問責他為什麼不增援。
屆時他該如何解釋?
如果明軍打輸了,問題就更加的嚴重了。
畢竟見死不救導致盟軍失利,這口鍋阿巴斯二世恐怕是真的背不下來。
阿巴斯二世背負雙手開始在屋內踱步,一邊踱步一邊思考着接下來該作何應對。
不管他作何應對,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保持對於明軍的合作態度,不能讓明軍覺得他們有所冷淡。
因為阿巴斯二世很清楚,薩非帝國能有今天都是明軍的功勞。
要不是李定國所統率的這支明軍的幫助,波斯軍隊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擊敗老對手奧斯曼人的。
既然如此,得罪明軍百害無一利。
阿巴斯二世權衡再三后,最終還是選擇了出城幫助明軍。
這樣他心安理得,也不會有任何的虧欠感。
“傳我命令,出城增援。”
……
……
在阿巴斯二世的命令下,主城城門大開,無數的波斯騎兵呼嘯而出,聲勢可謂震天。
本就在苦苦鏖戰的奧斯曼人直接傻了。
一向懦弱無比的波斯人竟然敢打開城門,主動求戰?
他們沒有看錯吧?
雖然不敢相信,但是事實就擺在他們的面前,由不得他們不信。
恰錄罕更是面色鐵青,險些要氣的背過氣去。
眼下無論如何他也要做出針對性的調整了,否則都不用明軍發力,波斯軍隊就能夠威脅到中軍的安全。
畢竟城門距離中軍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
恰錄罕調撥一部分軍隊前去阻擊波斯人,這就使得整體陣型發生了變化。
這個變化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小,李定國第一時間就捕捉到了這一點,隨之展開了激針對性的布置。
他發現奧斯曼人調去的乃是右翼軍隊,便派遣郝搖旗去猛攻奧斯曼人的有路。
戰爭就是這樣,撿着最為薄弱的環節進攻。
正所謂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個時候明軍如果能夠抓住機會徹底的把奧斯曼人的右翼衝散,對於整個戰局的幫助是極大的。
郝搖旗當然是毫不猶豫當即領命。
越是衝鋒陷陣的任務他越喜歡,因為靠着一身的蠻力就可以,不需要太動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