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英敦他們卻提前到了何劍州的停屍之處,前去吊唁。
富英敦神色凝重,鬱伯罕麵無表情,商菲樓丹靜靜矗立。
前來吊唁的都是洛陽附近的豪傑,靈棚前白帆林立,煙霧繚繞。
總鏢局和童家的人都沒來,楊卓和畢晴還在暗中窺伺。
何劍州的死因還未查清,北麵的河朔之地,卻出了重大變故。
河朔地區,原屬於朝廷當年起家之地,那裡至今仍然駐守著九屯的兵馬,合計五十餘萬。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河朔九屯的兵馬,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價值,而朝廷日益腐敗,加之克扣河朔九屯的軍費之事時有發生,所以激發了當地士兵的不滿。
當初,河間王曾就此事向朝廷奏報,希望可以將那些士兵和將領適當的遷入內地,以緩解那裡的壓力,而當時上黨王和北海王都在那裡根基頗深,所以不同意將那裡的士卒拆解。
上黨王在那裡經營了十幾年,手下也有親信駐紮在此,但是上黨王好大喜功,加之盤剝深重,致使那裡的矛盾一觸即發。北海王對於那裡的事情,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求無事便好了。
上黨王後來因為喜公公的事情,帶領親信進入揚州,北海王陪同,此後數月未歸河朔。
河朔的突變由此而生,愈演愈烈,而上黨王和北海王尚懵然不知。
四處的戰報傳來,朝廷震撼。
河朔定州屯的大將軍唐度,率軍南下,攻取邯鄲,氣勢甚大。
唐度是河朔九屯裡最有威望的將軍,本人也是將軍世家,從其祖父,到其父都是行伍出身,唐度更是青出於藍,不但自身武功精絕,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十分了得,堪稱是武學世家。
此番,河朔九屯因為鬨餉而起事,加之不滿朝廷王公大臣作威作福,頤指氣使,進而風波大起,舉兵南進,聲勢奪人。
數年來,河朔九屯的官兵,日子過得苦,卻又不受待見,自然積壓了過多的恨意,無處宣泄。
各處軍屯,除了臨近上黨和晉陽的幾處軍屯未有參與外,其餘儘數公推唐度為大將軍,率領他們南下,攻擊邯鄲等地,力求叫朝廷重視此事,此為逼宮。唐度心知肚明,可是事已至此,隻好坐到了主位,率軍南下,逼迫朝廷另行改進兵餉,這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裴將軍!
大君製六合,猛將清九垓。
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
將軍臨北荒,烜赫耀英材。
劍舞躍遊電,隨風縈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
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
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
唐度鐘愛的是這篇《裴將軍詩》,也符合其為將的風範。
朝廷聞報大驚,立刻差遣河間王率軍從邙山北麓繞行,牽製唐度將軍的側翼。同時差遣上黨王去河北阻攔唐度軍馬南下,同時責令北海王從南麵北上,攻擊唐度的側翼。
又調遣江陵王順江而下,回合亳州王,去駐守渤海,以防範高麗水師的偷襲。
安排妥當,大軍開拔,氣氛十分的緊張。
河朔九屯被戰爭的號角驚醒,如雄獅般在大地上嚎叫,也打亂了中州的秩序。
天地的安逸似乎都被接連的號角聲淹沒了,天邊的雲彩都化成了血紅色,大地為之震顫。
楊卓和畢晴也無心去看何劍州的事情了,因為要去會合河間王郡主,商議對策。
可是河間王郡主,卻已經當先帶兵從邙山東路出發,潛入唐度的側背。
那時,楊卓和畢晴從洛陽,直奔邙山古堡,會合譚遠和許飛等人,商議此事。
譚遠卻微微皺眉,說道:“此時,元熙郡主從邙山東路,進攻唐度側背,十分凶險。”
楊卓說道:“為什麼?”譚遠說道:“你有所不知,那唐度不僅深通兵法,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唐暄,次子唐朔,女兒唐娉雪,都是出色的人才。而且此時唐度南下邯鄲,子女必定隨行,而元熙郡主孤軍深入,恐有不測。”楊卓說道:“北海王和上黨王都直奔河北,與唐度交戰,恐怕唐度無暇分心吧。”譚遠說道:“上黨王為人奸險惡毒,盤剝深重,百姓苦不堪言。而且對軍旅之事,不甚關心,九屯的士兵都是怨聲載道。而此時變亂已生,聲勢浩大,恐怕上黨王會萬般拖延和唐度作戰,北海王亦是如此。”楊卓歎道:“如此說來,元熙郡主是凶多吉少。”
譚遠說道:“況且此時唐度軍兵南下,攻取邯鄲,迫近濮陽,進逼洛陽,實則是朝廷大患。北海王和上黨王皆不得力,看來此戰敗多勝少。”
楊卓說道:“我還是和畢晴,去看看邙山北麓的動靜,你們在這裡隨時傳遞訊息。”
楊卓和畢晴還未起身,消息傳來,邙山北麓的元熙郡主被叛軍所擒,生死不明。
而北海王一路尚未到達河朔之境,就在山東和河北交界處,被叛軍所敗,連吳極通都死於陣中,據傳死在了唐暄的七步斷魂刀之下,可謂是強中自有強中手了。
北海王負傷逃走,而上黨王也遭遇了大股叛軍的偷襲,死傷慘重,在蜀中魁的護佑下才算逃回了洛陽。
三路軍馬一時慘敗,一時朝野震撼。
唐度大軍進抵濮陽,圍城攻打,氣勢甚大。
朝廷調遣河間王去援助濮陽,一時雙方僵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