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兩人四境三戰(1 / 2)

第65章 兩人四境三戰

桌上琳琅滿目,既是陳平安的收穫,也是陳平安的江湖。

一顆上等蛇膽石,是神誥宗道姑賀小涼當初在鯤船上還給陳平安的,還有一些已經褪色的普通蛇膽石。

綵衣國城隍爺沈溫贈送的金色文膽,除此之外,旁邊擱着一小堆金銀兩色的金身碎片,還有胭脂郡淫祠山神的破碎金身。

一枚出自某一代龍虎山大天師之手的印章,按照沈溫的說法,此印章需要配合道家五雷正法,才能發揮威力,但是最讓陳平安記憶猶新的,還是那句話:唯有德者持之。

一堆銅錢小山,穀雨錢、小暑錢、雪花錢。

一堆小竹簡,有一些是以尋常竹子削成,更多的還是由魏檗以竹樓剩餘的青神山竹子打造而成,上邊刻滿了名言警句和詩詞佳句,有崔東山跟他一起練拳時朗誦的聖賢文章,有李希聖在竹樓外牆上畫符的文字,有陳平安從山水遊記里摘抄而來的片段,有從江湖上的道聽途說而來的無心之語……

在梳水國渡口購買的一隻鬥雞杯,不值錢,但這是陳平安難得的額外開銷。

劍修左右贈送的兩根金色龍鬚,以及作祟老蛟死後遺留下來的一件金色法袍,和一顆好似泛黃丹丸的老珠子。

一隻白瓷筆洗,從古榆國刺客蛇蠍夫人那邊獲得,之所以沒有在青蚨坊賣出,是因為陳平安喜歡那一圈活潑靈動的文字。

一本《劍術正經》,一枚身為咫尺物的玉牌,都是老龍城鄭大風送的。

一本文聖老秀才贈送的儒家典籍,幾本從胭脂郡太守府邸得到的山水遊記和文人筆札。

一枚刻有“靜心得意”的印章。

一枚沒了“山”字印做伴的“水”字印,顯得有些孤零零的。它被陳平安放在了最靠近手邊的位置。

當然還有那本相伴時間最久的《撼山拳譜》。

寧姚翻翻檢檢,一樣樣打量過去,最後笑道:“都給我了?不留點私房錢?”

寧姚心中有些懊惱,私房錢算怎麼回事,以後跟陳平安說話,不能再這麼沒心沒肺了。切記,這不是劍道修行。

陳平安顯然沒有察覺到寧姚言語中的深意,指了幾樣東西,一本正經道:“這本《撼山拳譜》,你是知道的,不是我的,我只是幫顧璨保管,不能給你。齊先生送給我的印章也不行,還有城隍爺的那枚天師印章,我覺得給你不太合適。其餘的,你想要就都拿去吧。”

寧姚撇撇嘴:“不稀罕,你都留着吧。”

陳平安一拍腦袋,將腰間的養劍葫蘆姜壺摘下,放在桌上,再從劍匣里抽出那張棲息有枯骨女鬼的符籙,解釋道:“這隻養劍葫蘆,是我購買幾座山頭的彩頭,山神魏檗幫我跟大驪要的;這張符籙裡頭,有一個挺凶的女鬼,在桂夫人的幫助下,她跟我簽訂了六十年契約,如今就住在劍匣裡頭。桂夫人說這劍匣又叫槐宅,陰物身處其中,能夠滋養魂魄,增長修為,就像是它們獨有的一座小洞天福地。”

寧姚問道:“枯骨女鬼,漂亮嗎?”

陳平安想了想:“就那樣吧,不如一個山莊的嫁衣女鬼好看,嫁衣女鬼又不如你好看。”

寧姚怒氣沖沖道:“陳平安,你變得這麼油嘴滑舌,是不是跟阿良學的?”

陳平安笑着搖頭道:“沒呢,都是我的心裡話,好話跟油嘴滑舌,可不一樣。”

寧姚呵呵笑道:“那你是不是騙了許多姑娘的真心?”說到這裡,寧姚趴在桌上,轉頭望向個子高了許多、皮膚也白了一些的陳平安,好像有些灰心喪氣,“我如今再也不能一隻手打五百個陳平安了。你走過大半個寶瓶洲,那麼多小地方的姑娘,說不定真會把你當作神仙,然後喜歡你。”

陳平安趕緊擺手道:“沒有哪個姑娘喜歡我,一路上不是打打殺殺的仇家,就是終有一別的萍水相逢。”說到這裡,陳平安嘆了口氣,也趴在桌上,用手指輕輕戳着養劍葫蘆,“我當時離開家鄉,是乘坐一艘俱蘆洲打醮山的鯤船,我在船上遇上了一對姐妹,一個叫春水,一個叫秋實,跟我差不多歲數,後來鯤船墜毀,可能再也見不到她們了吧。”

陳平安瞥了眼桌上那隻不起眼的筆洗,他跟它相隔不過一尺多距離,可跟她們已經隔了很遠。

寧姚非但沒有覺得陳平安起了花心,反而輕聲安慰道:“生離死別,免不了的。”她還是把一邊臉頰貼靠在桌面上,“在劍氣長城這邊,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只要一打仗,每次都會死很多人,有你不認識的,有你認識的,你根本顧不得傷心,不然死的就是自己了。只有等到大戰落幕,活下來的人才有空去傷心,但是都不會太傷心,最多對着劍氣長城的南方,遙寄一杯酒,人人都是這樣。”寧姚眼神深深,如陳平安家鄉的那口鐵鎖井,幽幽涼涼,“就像之前在酒鋪喝忘憂酒,我跟你隨口說起的那件小事,我跟朋友喝送行酒,有人陰陽怪氣地說我爹娘的事情。你問我生不生氣,生氣當然有,但是沒外人想的那麼多。為什麼,你知道嗎?”

陳平安趴在那兒,跟她對視着,只能微微搖頭。

寧姚給出答案:“因為那個說怪話的人,終有一天,也會死在戰場上,而且他一定是慷慨赴死,就像他的祖祖輩輩那樣。一想到這個,我就覺得不用太生氣,幾句話而已,輕飄飄的,還沒身邊的劍氣重。說不定哪天我就會跟這些人並肩作戰,或者是誰救了誰,又或者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誰死了。”

陳平安點了點頭,然後坐起身,又搖頭道:“寧姑娘,你這麼想——”

寧姚翻白眼道:“我不想聽道理,不許煩我。”

別人的道理,她可以不用聽,比如家裡老祖宗的,城頭上老大劍仙的,離開倒懸山的阿良的,身邊同齡朋友的,可如果是陳平安說的,她就只能被他煩,那還不如一開始就讓他別說。

陳平安“哦”了一聲,繼續趴着,果真不講那些自己好不容易從書上讀來的道理。

寧姚突然坐起身:“你真要去劍氣長城那邊?”

陳平安跟着坐直,點頭道:“教我拳法的老前輩說,只要登上城頭,就能淬鍊武夫的神魂,只要別死在那邊,就會有很大的收穫。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上次跟那對夫婦喝過了忘憂酒後,我總覺得我從第四境到第六境,有種水到渠成的錯覺,好像只要我想升境,就可以輕鬆做到。不過我當然不會傻乎乎地就這麼一路破境,一步走得不紮實,以後就懸了。但是我有一種直覺,喝過了黃粱福地的美酒,以後七境之前,四到五和五到六,這兩次破境會簡單很多。”

寧姚拿過那隻養劍葫蘆,隨意晃蕩起來,睫毛微顫:“那你得好好感謝他們啊,給了你這麼一樁機緣。”

陳平安點頭道:“那當然,所以這次去劍氣長城,看看能否再次碰到他們。”

寧姚想了想,沒有多說什麼。

陳平安有些忐忑:“可是先前給人抓去劍氣長城,太難受了,我怕站都站不穩,還怎麼登上城頭?”

寧姚解釋道:“其實沒你想的那麼誇張可怕,城頭那邊本來就是劍氣最盛的地方。你如果是從倒懸山入關,一步步往城頭那邊走,循序漸進,慢慢適應,就會好受許多。劍氣長城有點類似青冥天下的天外天,是一個無法之地。十三境的飛升境劍修,都不會被強迫飛升,誰都不管我們的死活,就連天道都不管這裡,所以很多外鄉劍修都喜歡來此歷練,參加戰事。上次你在驪珠洞天上空,見到的那撥天上劍修,就是俱蘆洲的練氣士。這次有他們助陣,表面上妖族三次攻勢都無功而返,在城頭下撂下了數萬具屍體,這些屍體全部變成了我們購買倒懸山渡船物資的本錢,但是我覺得沒這麼簡單,相信抓你去劍氣長城的陳爺爺,和其餘兩位坐鎮此地的聖人,更能夠看得出來。”寧姚笑了笑,“境界越高的修士,尤其是上五境的修士,無論是人族還是妖族,進入別人家的地盤,就越會水土不服,這就是聖人坐鎮一方天地,佔盡天時地利的關鍵所在。打個比方,青冥天下的道家掌教陸沉,之前進入浩然天下,境界最高也就是十三境,這是禮聖訂立的規矩,而儒家聖人進入青冥天下,也不例外。聖人之間,雖有大道之爭,可這並不意味着他們不會相互尊重。說出來你可能不太信,妖族之中,也有值得我們劍修敬佩的存在,哪怕他們是戰場上必須分出生死的敵人。同樣,妖族裡也有很多大妖,會欽佩我們之中一些厲害劍修。”

“在我們劍氣長城,只要不是劍修,像你這樣的武人,還有諸子百家的練氣士,都會很難熬。這有可能是一筆天大的福緣,更有可能你們會被這邊的劍道意氣,徹底磨壞了大道根本。有兩個例子,一個是歷史上有個俱蘆洲的洞府境劍修,在這裡一步步成為仙人境修士;一個是扶搖洲的仙人境修士,非但沒有在此找到破境契機,反而一口氣墜回元嬰境。”

陳平安突然說道:“阿良教了我十八停的運氣法門。”

寧姚愣了一下:“這傢伙對你不錯啊。在咱們這邊,只有立下大功的劍修,才有資格傳授某個人這門運氣方式,他們幾乎都是傳給最得意弟子,或者家族繼承人。不過你別高興得太早,十八停更像是一種儀式,是在表明,劍氣長城的劍意世代傳承,始終有後輩繼承最早一輩上古劍仙的劍意,其實十八停本身,不算多高明的運氣劍訣。”

“北邊城池裡頭的那些個大家族,每家都有真正的上乘劍訣,陳家劍訣可以重骨,董家劍訣能夠洗髓,齊家劍訣擅長煉神,寧家劍訣磨礪本命劍的劍鋒,姚家劍訣側重劍氣的虛實,納蘭家劍訣可以讓氣意互補,這些劍訣都好到你們浩然天下的劍修無法想象的程度。不管怎麼說,你既然學會了十八停,到了劍氣長城,會更快適應,是好事情。”

陳平安咧嘴而笑。

寧姚隨口問道:“按照時間來算,你學了快兩年了吧,十八停走完幾停了?十五?十六?最少也該過十二停了吧。在十二停之後,每一停都會比較難跨過去。你畢竟不是劍氣長城土生土長的人,慢一些很正常。我身邊一些朋友,胖子花了八個月走完十八停,小董天賦更好一些,才半年,其餘幾個差不多是九個月到一年之間。不過小董的姐姐比較厲害,才三個月而已,只是董家這麼多年一直藏藏掖掖,不願意對外泄露真相。在劍氣長城,跟我差不多大的人,走完十八停的,大概有三十人。所以我們這一輩,被視為劍氣長城三千年以來,最強的一批人。長輩們都說只要給我們五六十年,妖族在下一個千年,就會見不到劍氣長城的城頭。”

陳平安一臉獃滯。

他歷盡千辛萬苦,才勉強破了第七停的門檻,能夠一鼓作氣走完十二座氣府,然後就開始大雪封山,雷打不動,讓人覺得過第八停的希望太過渺茫。

寧姚看見陳平安的臉色后,便停下話頭:“那就不說我了。”

陳平安試探性問道:“你多久?”

寧姚皮笑肉不笑:“呵呵。”

陳平安不願死心:“呵呵是多久啊?”

寧姚忍了半天,見陳平安沒有放棄的意思,只好老實回答:“就是‘呵呵’這麼久,我剛聽完十八停口訣就學會了。”

陳平安哀嘆一聲,拿過養劍葫蘆,默默喝了一口酒:“當初拿到《撼山拳譜》,學拳是這樣,如今十八停,練劍還是這樣。我是不是一輩子都追不上你啊,那還怎麼成為大劍仙……”陳平安不等寧姚說什麼,就已經自己想通了,“不過沒關係,飯要一口一口吃,別人如何,都是別人的好,自己越來越好,自己知道就行了,哪怕慢一些都沒事。之前答應你練完一百萬拳,當時連自己都不敢想象這輩子能打完,結果這麼快就只剩下兩萬拳沒打了,以後怎麼樣,誰知道呢?”

寧姚問道:“別人?!”

說錯話的陳平安滿臉尷尬,只好呵呵一笑。

寧姚想了想:“那就早點去劍氣長城?”

陳平安摘下腰間的那塊玉牌,猶豫道:“可是我應該明晚子時才能入關。”

寧姚雷厲風行地起身道:“你把東西收起來,我帶你過去,那個什麼蛟龍真君不是說了有事找他們嗎,倒懸山自己說的,總不好反悔,走吧。”

陳平安本就想着早一點在劍氣長城練拳也是好事,他將桌上的物件全部收入飛劍十五當中。寧姚再次看到了這把本命飛劍,提醒道:“既是飛劍,又是方寸物,很難得,要珍惜。”

連寧姚都覺得“難得”,肯定不是一般的價值連城。陳平安點點頭,記下了。

陳平安先去跟金粟說了一聲,要提前去劍氣長城。那個桂花小娘站在自己房門口,百感交集,她與陳平安和那位寧姑娘微笑告別。

離開鸛雀客棧,寧姚帶着陳平安來到孤峰山腳。小道童一瞥那少年不合規矩的通關玉牌,再看那小丫頭一臉天經地義的神態,氣得又從蒲團上跳起來。好在陳平安已經開始解釋:“這位仙長,之前我們在雷澤台那邊遇上了蛟龍真君,他跟寧姑娘說,他的師尊已經頒下法旨,可以為寧姑娘破例。如果仙長不放心,可以與老真君商量一番,如果實在不行,那我就明晚再走這道門。”

小道童斜眼看向陳平安:“你誰啊!這小姑娘的情郎?”

陳平安只是眨眼,不說話,跟小道童裝傻。

小道童心中默念,與那個按照輩分算是他師侄的蛟龍真君聊了一下,再打量了一眼寧姚跟陳平安:“你們可以過關去劍氣長城了。”

既然打定了主意,小道童就不再為難兩人,他一屁股坐回蒲團,大概是覺得那個小姑娘太氣人,乾脆後仰倒去,手腳攤開,大大咧咧躺在蒲團上,然後打開那本道家典籍,將其蓋在自己臉上,眼不見為凈。

寧姚伸手握住陳平安的手,輕聲道:“記住,跨入劍氣長城之後,被劍氣海水倒灌氣府是正常事,你不能急,越急氣機就越亂,只會一團糟。”

陳平安點頭道:“懂了,我就當是在拉坯,只要心穩,一切就穩。”

寧姚白了他一眼:“泥腿子!”

陳平安笑着握緊她的手。

寧姚加快步伐,牽着陳平安匆忙跨入鏡面大門。

坐在拴馬樁上頭的抱劍漢子嘖嘖稱奇:“那邊的年輕一輩,估計得瘋掉不少嘍。這傻小子接下來的遭遇,肯定不比妖族好到哪裡去。”

腦袋被書本覆蓋的小道童悶悶道:“雖然我不喜歡這丫頭的臭脾氣,可看到她給一個愣小子騙到手,還是有些心疼啊。一個天一個地,這兩人怎麼湊一塊的?不是亂點鴛鴦譜嘛。誰牽的紅線?站出來,我一定戳死他這個半吊子月老。嗯,先戳個半死,留半條命容我罵死他。”

孤峰高樓之巔,三清鈴之中的一枚叮咚作響,但它並未響徹倒懸山,昭告天下。隨後一縷氣機轉瞬掠至小道童腦袋之上,鑽入書中,那本書好似神靈附體,啪一聲合上,對着小道童,左一巴掌右一耳光,很是清脆悅耳。

根本來不及躲避的小道童如遭雷擊,然後恍然大悟,抱頭求饒道:“師叔,我錯了我錯了……”

一步跨入劍氣長城后,寧姚心中一凜,但是很快釋然。原來她帶着陳平安跨過倒懸山鏡面后,不是出現在姚老頭和師刀房道姑所看守的那扇大門附近,而是直接來到了劍氣長城的城頭。他們直接省去了穿越城池和登上城頭這兩段漫長路程,但是如此一來,陳平安估計就要遭罪了。

果不其然,突然來到城頭的陳平安,滿臉漲紅,然後臉色鐵青,最後渾身顫抖。可是陳平安的眼神始終清澈,古井無波。

之前那次是太過措手不及,如今有了心理準備,就好上許多,即便是一步登天,直接來到了劍氣最盛的城頭。陳平安對於吃苦一事,實在是太過熟稔,無非是重返落魄山竹樓二層而已,只要不是當場暴斃,陳平安的心境,如拴馬樁,如江河砥柱。

兩人所在的這段城頭,附近並無劍修巡遊偵察或砥礪道行。

一位佝僂消瘦的老人從原地一步走到此地,笑望向寧姚,她有些臉紅。

老人笑了笑,雙手負后,雖然之前已經看穿大驪少年的底細,可今天還是繞着陳平安又轉了一圈,他點頭道:“果然如此。”

隨即老人有些遺憾,喃喃自語:“阿良哪怕在這裡待了一百年,身上那點書生意氣還是沒有磨乾淨啊。他拿了那把劍,差不多能跟道老二五五開,如今這般舍了家當,只是在天外天互換拳頭,有啥意思?一個劍修沒有劍,一個道人把自己當純粹武夫,成何體統……不過話說回來,以她的脾氣,未必願意跟隨阿良便是……可是選擇這個質樸少年,也講不通啊,難道是垂死掙扎,不願就此消逝於天地之間?不對,她的性情,絕不是這樣的,太傲氣了,就像……不能這麼說,應該是像極了她才對,那麼到底是誰說服了她?文聖一脈的齊靜春?齊靜春一個讀書人,學問應該很高不假,可與她本就不是一路人,按理說,是說服不了她的……奇了怪哉……”

雖然這位姓陳的老人與寧姚近在咫尺,而且老人並非在心中默念,可是寧姚偏偏一個字都聽不到。

老劍仙想不通便不多想了。

天下事情實在太多,不近我身,便都不是重要事,更何況還他娘的不止一座天下。

老劍仙覺得必須想一點讓他開心的事情,於是笑望向寧姚這個小姑娘,真好。

劍氣長城,這一代年輕劍修天才輩出,三千年未有的大氣象。隱隱約約之間,寧姚已經展露出一枝獨秀的跡象。便是這位在城牆上刻下不止一個字的老劍仙,都很期待她那把本命飛劍的出爐現世。

之前有趟遠遊,寧姚這丫頭不管不顧,差點祭出了尚未成熟的本命飛劍,引發了天地異象。因為劍氣長城存在某些秘法,即便隔着一座小天地和兩座大天下,他與城頭幾個老傢伙也察覺到了異樣。那個脾氣最壞的,差一點就要破壞規矩,闖入浩然天下。所幸小丫頭懸崖勒馬,才沒有壞了大道根本。

寧姚小聲問道:“陳爺爺,他不會有事吧?”

不苟言笑的老劍仙面對寧姚,那是從來不吝嗇笑臉的,他微笑道:“他要有事,陳爺爺估計也得有事了吧?”

寧姚狠狠瞪了一眼老人。

老人打趣道:“喲,總算有點少女模樣了,看來這外鄉小子功莫大焉。”

老劍仙不再逗弄小姑娘:“這小子武道底子打得極好,心性又定,不錯不錯,肯定熬得住,放心吧。最近這段時間,就讓他在城頭上熬着,當初我那個小鄰居曹慈,也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千萬別帶他去北邊的城裡,烏煙瘴氣的,再好的苗子都得毀掉。”老人說完之後,就背轉過身,緩緩前行,這一次他不再運用神通在劍氣長城這邊縮地成寸。

老人就這樣默然守着這座城頭,已經不知道幾個一千年了。

陳平安花了五個時辰,方能緩緩挪動腳步。又過了五六個時辰,他才開始試圖練習六步走樁,走得生疏,彷彿稚童頭次學拳。

寧姚每天都會來城頭這邊幾次,言語不多,然後就會返回北邊的城裡。

陳平安的六步走樁逐漸嫻熟起來。他就這麼一直往左手邊出拳而走,緩慢而堅定,在感覺到筋疲力盡的前一刻,迅速轉為劍爐立樁,靜止不動。

這段時間,陳平安沒敢靠近城牆那邊,只是在走馬道上走動。

據說牆頭以南就是蠻荒天下,而且這座天下,到了晚上,竟然懸挂着三輪明月。

陳平安在劍氣長城打一百拳,感覺比在浩然天下打幾千拳都要累。

就這樣走走停停,到了第三天,陳平安在依稀可見大小兩間茅屋輪廓的時候,看到了曹慈。曹慈在一里路之外的牆頭上練習拳樁,腳步輕靈,出拳如虹,哪怕陳平安只是個眼光粗淺的門外漢,都會由衷感嘆曹慈拳架子的……完美無瑕!

陳平安是從右到左打拳,住在小茅屋的曹慈則是從左到右。兩人視線交匯,雙方都無停步的意思,繼續各自前行,最終遙遙地相對而過。

陳平安一身拳意極為細微,絕大部分都已經被劍氣死死壓制。而曹慈一身剛猛拳罡洶湧外泄,肉眼可見,好像反過來壓制了四周的城頭劍氣。

在陳平安一路緩緩走樁,最終臨近老劍仙所住茅屋的時候,曹慈已經來回打完一趟拳,趕上了陳平安。

此時陳平安看到了老劍仙身邊的寧姚;曹慈則看到了老人身旁的師父——大端國師、女子武神裴杯。

寧姚確定了陳平安的練拳進展之後,才放心帶他走向茅屋附近的北邊城頭,帶着他躍上城頭,眺望那座城池,告訴他自己家在什麼地方,她的朋友們又分別住在什麼地方。

他們身後不遠處,曹慈在練習一個新拳架,而女武神就在旁邊微笑看着,時不時指出他那個拳架的某些瑕疵。

當天晚上,女子武神就站在城頭上閉目養神,而曹慈練了一晚上的拳。

陳平安一直練習走樁到深夜,後半夜,他盤腿坐在北邊城頭,保持劍爐立樁,緩緩入睡。

第二天清晨,老劍仙來到雙方附近,突然提議兩個少年切磋一番。

曹慈無所謂,陳平安也無所謂。

於是老人以手指做劍,開闢出一座暫時的小天地,方圓十丈而已。

一位女子武神在旁觀戰,竟然覺得還挺有意思。

這一天,在沒有任何禁制的情況下,兩人就像身處浩然天下的尋常戰場,飛劍、法寶、拳法,雙方只要願意,皆可使用。

在切磋之前,老劍仙告訴兩個同為四境的武道少年,他們最好忘記對戰雙方不會死在城頭這一點,將這場切磋看成一場真真正正的生死之戰。

陳平安傾力出手,三戰皆輸。

也不知曹慈保留了多少實力,總之他三戰全勝。

打完最後一場架,曹慈就跟他師父告辭離去,師徒二人就此離開劍氣長城,返回中土大端。

曹慈臨行前,對陳平安說道:“陳平安,你回倒懸山之前,能不能幫我照看一下,那間小茅屋?”

陳平安抹了把額頭汗水,笑道:“沒問題。”

這是曹慈獨有的善意。

白衣少年和女子武神在走馬道上愈行愈遠。

老劍仙提醒陳平安道:“我要撤去小天地了。”

陳平安點點頭,示意自己沒問題。

老劍仙隨手撤去那方天地的禁制,劍氣頓時洶湧而至,陳平安當下神魂震蕩,受傷不輕,只能老老實實以劍爐立樁與之抗衡。

一個時辰后,陳平安才能夠走動,他與寧姚來到面向南邊的城牆附近,她問道:“沒事吧?”

陳平安搖頭道:“這點傷不算什麼。”

寧姚皺眉,指了指心坎:“我是說這裡。”

陳平安的視線順着少女青蔥一般的纖細手指移動,久久沒有轉移。

寧姚一巴掌拍在陳平安頭上。

陳平安撓撓頭,趕緊亡羊補牢:“心裡頭,更加沒事。”

男人的腦袋女人的腰,一個拍不得,一個摸不得。但是這種話,陳平安哪裡敢講。

寧姚背靠城牆,憂心忡忡地問道:“真沒事?”

一天之內,陳平安輸了三次,輸得不能再輸了。

第一次是陳平安和曹慈切磋拳法技擊,雙方如有默契,都很純粹,陳平安次次出拳,好像剛好比曹慈慢上一線。

不是說陳平安的拳法不入流,恰恰相反,崔姓老人傳授的神人擂鼓式、雲蒸大澤式等拳招,令一旁觀戰的女子武神都有數次點頭。

反觀曹慈,則太寫意閑適了,閑庭信步,未卜先知,次次料敵先機,陳平安的拳腳,就像剛好湊到他想到的地方。

陳平安從來沒有打中過曹慈,一拳都沒有。

在老劍仙和寧姚都覺得一場足矣的時候,女子武神竟然微笑建議,讓他們再打一場,並且讓陳平安放開手腳,不用拘束於拳法。

第二場,陳平安讓飛劍初一和十五助陣,甚至用上了幾種符籙。

可是初一和十五比起曹慈的身法,還是要慢一點,不多不少,依舊是一線之差。

這一次,就連寧姚都替陳平安感到無奈。

這就如同下棋,同樣是九段國手,強九勝弱九,並不奇怪,可如果這個強九棋手,次次以半目勝出,恐怕就說明兩者之間的棋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最後一場架,是陳平安自己提出來的,曹慈點頭答應。

第三場,陳平安開始變了,變得不像是在跟曹慈過招,而是在跟自己較勁,不斷強行變更既定拳招的路數,而神人擂鼓式也好,鐵騎鑿陣式也罷,都是崔姓老人錘鍊千百萬遍的“神仙手”,陳平安這種行徑,看上去有些自亂陣腳。

於是曹慈的出拳,比陳平安的出拳,不再是只快一線,許多時候,曹慈在陳平安出拳之初,或是其拳架中段就打爛了陳平安的拳意,陳平安比前兩場輸得更慘。

然而在場三人,哪怕是武道之外的寧姚,最終都看出了陳平安的臨時變陣,其大方向是對的。最主要的差距,還是在四境底子上。

第三場之後,曹慈對陳平安伸出了大拇指,只說了四個字:再接再厲。

如果觀戰者不認識曹慈和陳平安,肯定會覺得曹慈這是在挑釁,是在耀武揚威,或是在居高臨下,俯瞰敗者。

曹慈的心平氣和,陳平安的心境安定,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同樣是四境武夫,陳平安如今是名副其實的曹慈手下敗將。

所以“劍心澄澈、鋒芒畢露”的寧姚才有此問,她擔心陳平安輸了第四場——無形中的心境之爭。

一旦武道心境被曹慈碾壓破壞,那麼陳平安別說是躋身武道止境,此生躋身七境都難。

好在陳平安說他沒事。

寧姚相信他。陳平安不怕死,她在驪珠洞天的時候就知道,他曾經差點死在搬山猿手下,差點為了她跟馬苦玄換命。

但是不怕死,不意味着就不怕輸。

一窮二白的時候,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可是寧姚之前在鸛雀客棧看到了一桌子的寶貝,她方才知道原來陳平安已經挺有錢了,而且武道可期,所以寧姚擔心陳平安會鑽牛角尖。

所幸不是。

兩人一起坐在朝南的城頭上,肩並着肩。

寧姚將一新一舊兩把劍迭放在膝蓋上,陳平安依舊背負着只剩下一把槐木劍的劍匣。

她其實覺得“降妖”這個劍名挺俗氣的,但是一想到陳平安還背着一把除魔,就不跟他計較了。

陳平安以雙拳撐在膝蓋上,身體前傾。千里之外,就是無數妖族大軍的駐地,蜂擁蟻屯。聽寧姚說每一次妖族大軍進攻劍氣長城,這個峽谷就會塞滿密密麻麻的妖族,但是,它們的頭頂,同樣會有密密麻麻的飛劍。

陳平安跟寧姚在一起,都是想到什麼就聊什麼。從老劍仙陳爺爺,到曹慈和女子武神,以及他們所在的中土神洲大端王朝,再到擁有四大仙劍之一的龍虎山大天師。談到了仙劍,自然而然就扯到了被譽為真無敵的道老二,因為他那把仙劍被譽為“道高人間一尺”,然後就聊到了道老二座下一脈的倒懸山,最後回到了劍氣長城,陳平安的拳法。

兜兜轉轉,聊得隨心所欲。

陳平安從未在視野這麼開闊的地方坐過,心境上更是,就彷彿直接跟一座天下面對面。

陳平安情不自禁道:“最早練拳是為了活命,等到不用擔心壽命的時候,就開始想自己為什麼練拳,第一次覺得我的出拳一定要更快,比誰都快。後來我又覺得我的出拳,不一定要最強,但一定要最有道理,所以我看書,向人請教學問,跟別人學為人處世,讓身邊的人在我做錯的時候,告訴我哪裡錯了。”

陳平安摘下養劍葫蘆,喝了口酒,有些無奈道:“我跟人講道理,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對方也講道理。而不是我覺得我的道理,就一定是對的。只可惜這趟走下來,很多人連道理都不願意講。”

陳平安突然想起劍修左右,那個劍術高絕、人間無敵的男人。好像這個齊先生的師兄,也很不愛講道理。

陳平安將養劍葫蘆遞給寧姚后,站起身,配合阿良傳授的十八停,開始緩緩打拳。

阿良曾經說過,他的十八停,不太一樣。

寧姚皺眉道:“陳平安,你每天要練那麼多拳,還要想這麼多亂七八糟的?!”

“隨便想想。”陳平安滿臉笑意,出拳舒展自如,慢悠悠的,卻不是懶散,而是自然。

寧姚轉頭看着一身拳法真意如流水潺潺的陳平安,問道:“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想了這麼多,會拖慢你的武道修行。那個曹慈肯定不會想這麼多。”

陳平安練拳不停,笑道:“他是天才啊,而且肯定是最了不起的那種天才,我又不是,我每一步都得多想多做。我是一個凡俗夫子,你不也說我是泥腿子,所以我必須每一步都先做到‘不錯’,然後才是對,很對,最對的。我急不來的,以前拉坯燒瓷,一坐就是一下午,只有不出錯,才能燒出好坯子,很簡單的道理。”陳平安習慣性加了一句,“對吧?”

寧姚反問道:“簡單?”

陳平安有些納悶:“不簡單嗎?”

寧姚喝了口養劍葫蘆里的酒,答非所問:“簡單就好。”

陳平安出拳不再按照《撼山拳譜》或是崔姓老人傳授的拳架,而是臨時起意,人隨拳走,心無掛礙。

一停一頓,時快時慢,陳平安將心神完全沉浸其中。

我的本命瓷碎了,我的長生橋斷了。曾經我練拳就只是為了續命,然而我最後還是走到了這裡,找到了你。

我陳平安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陳平安出拳越來越快,以至於衣袖之間清風鼓盪,獵獵作響。

當初坐在那座雲海之中的金色拱橋上,神仙姐姐說過,我一定不能辜負齊先生的希望,因為她最早選擇我,是因為她選擇相信齊先生,才願意跟他一起,去賭那萬分之一的希望。

有這個一,我是這個一,就足夠了!

城頭上,陳平安驟然之間拳法由快變慢,竟然沒有絲毫突兀。他橫向移動腳步,不斷對着那座蠻荒天下出拳,剎那間又從最慢變成最快,呼嘯成風。

崔姓老人曾經放豪言,要教世間武夫見我一拳,便覺得蒼天在上!

陳平安像是在回答一個心中的問題,出拳的同時,他大笑道:“好的!”

寧姚微微張大嘴巴,這還是陳平安嗎?

寧姚破天荒有些多愁善感,喝過了一口滿是愁滋味的酒,伸出一隻手掌,抱怨道:“陳平安,我現在一隻手打不了幾個你了。”

陳平安停下出拳,蹲下身,笑道:“你打我,我又不會還手。”

寧姚翻白眼道:“你還是男人嗎?這要傳出去,不管是在劍氣長城,還是在浩然天下,都是要被人笑話死的。”

陳平安眼神堅定:“如果哪天你被人欺負了,不管我當時是武道第幾境,我那一次出拳,一定會最快!”

寧姚指了指城頭以南:“十三境巔峰大妖也不怕?”

陳平安點頭。

寧姚指了指身後:“浩然天下的文廟聖人也不怕?”

陳平安還是點頭。

寧姚指了指頭頂:“道祖和佛祖都不怕?”

陳平安點頭之後,輕聲道:“寧姚,別死在戰場上啊。”

寧姚轉過頭,不再看陳平安,她懷抱養劍葫蘆,望向腳下的萬年戰場,點了點頭,眼神堅毅:“我不敢保證一定不死,但是我一定會爭取活下去。”寧姚突然笑了起來,“陳平安,那你趕緊成為天下第一的大劍仙吧!”

陳平安撓頭道:“我也不能保證啊,但是我努力!”

陳平安來到寧姚身邊坐下,肩頭靠着肩頭。

寧姚有些羞赧,便輕輕撞了一下,似乎想要撞開他,陳平安次次靠回去。陳平安的肩頭,就這樣搖來晃去。

最後兩人安安靜靜地望向南方。

一肩挑着齊先生和神仙姐姐的希望,一肩挑着心愛姑娘的期望。

雖然不是楊柳依依和草長鶯飛,不是春光融融和青山綠水,但是陳平安覺得這樣已經很好了,不能再好了。

裴杯和曹慈師徒二人緩緩走在城頭上,曹慈回望一眼茅屋的方向,神色認真道:“雖然陳平安的第三境底子,跟我的差距還是比較大,但是我覺得他是有希望跟在我後面的。”

女武神笑道:“這可是很高的評價了。”

曹慈問道:“師父,你覺得呢?”

她輕輕搖頭:“我覺得如何,沒有意義,要看你和陳平安以後走得如何,各自升境的快慢,每一境底子的厚薄,最終武道的高低。當然,誰能活得更長久,至關重要。”

曹慈點點頭,問道:“師父,若是沒有大的意外,你大概能活多久?”

對於這種生死大事,她語氣平淡:“尋常十境武夫,盡量減少本元的消耗,少些病根難除的生死大戰,可以活到三百歲左右,我大概能多個兩百年。多出來的這兩百年,又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曹慈感嘆道:“到底還是練氣士更長壽。”

裴杯對此不置可否,問道:“關於陳平安,還有什麼想法嗎?”

曹慈搖搖頭:“沒了。”

裴杯叮囑道:“躋身七境之前,你可以離開大端王朝,但是絕對不許去往別洲。”

“曉得了。”曹慈其實無所謂,他的武道,真正的對手,只有自己。

中土神洲的高大女武神忍不住笑了起來,伸手揉了揉曹慈的腦袋。

曹慈無奈道:“師父,別總拿我當孩子啊。”

裴杯走下城頭之前,回望了一眼茅屋那邊,她很快就收回視線,笑了笑。

跟曹慈同處一個時代的純粹武夫,想來會很悲哀。

尊重仰慕他的,高山仰止,只能一輩子抬頭看着;羨慕嫉妒他的,望塵莫及;仇恨敵視他的,抓心撓肝。

裴杯很期待自己弟子的最終巔峰,畢竟武無第二!

陳平安在城頭上已經待了將近一旬時光,這天寧姚來了又走了,說是家裡來了重要客人,需要她露面。

陳平安就繼續沿着城頭走樁,走出十數里后,他發現前方站着一個身穿寬鬆黑袍的小女孩,梳着俏皮的羊角辮,似乎在打盹?她一直搖搖晃晃,好像下一刻就要墜下城頭,看得陳平安心驚膽戰,忍不住想去扶住那個冒冒失失的小姑娘。只是兩次遠遊,讓陳平安成熟了不少,他並沒有貿然出手。

陳平安只是“喂”了一聲,假裝是在詢問,以寧姚教給他的劍氣長城土話,問道:“你知道茅屋裡的老人是誰嗎?”

小姑娘沒有理睬陳平安,依舊在城頭上盪鞦韆。

陳平安在一個自認為合理的距離停步,打量了她一眼,稚嫩臉龐上竟然還掛着鼻涕泡,果然是在睡覺。

心真大啊。

陳平安覺得她多半是一位天才劍修。

一瞬間,一個站不穩的羊角辮女孩筆直墜向城下。

陳平安下意識就要一步掠去,想抓住那小姑娘的腳踝。一隻手掌按在了陳平安肩頭,令他動彈不得,陳平安轉頭望去,發現他的左手邊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白髮老者,身材修長,髮髻上別有白玉簪子。老人對陳平安笑道:“小傢伙,聽你口音,是外鄉人吧?心是好的,可在劍氣長城,一定要記住一點,不要給人添麻煩,更不要給自己添麻煩。”老人指了指小姑娘“墜崖”的方向。“這位隱官大人,不需要你救。她是咱們劍氣長城這一千年來,斬殺中五境妖族最多的劍修。要說妖族最恨之人,隱官大人可以穩居前三。你要是碰到她的一片衣角,恐怕就要死了,除非老大劍仙願意跟隱官大人大打出手。”

陳平安抱拳致謝。

老人笑道:“老夫姓齊,你要是不介意,喊我一聲齊爺爺或是齊前輩都可以。今天南邊有點異動,我剛好跟好友一起巡視城頭。估計隱官大人也是來了興緻,巴不得對方展開攻勢。”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