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風浪中也要穩得住(1 / 2)

探寶迷跡 2254 字 8個月前

一番尷尬後,我拿著書看了起來,不是帶圖的《華國寶物賞析》,而是有如天書一般的《春秋通典》。

這一次我竟然看進去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青銅器。青銅器是華國國粹,華國藝術品中隻有青銅器是被全世界公認的。

因為這是無可置庸的,哪怕再有偏見的人或者國家都挑不出毛病的。華國青銅器從夏代起源,經過商周、秦漢至宋代金石學的誕生,青銅器從單一的收藏變成一門學問,一種研究的對象,大學之中亦需要單獨開設相關的科係和課程。

青銅器的價值被世界公認乃至膜拜卻和華國曆史上的屈辱史有關,是鴉片戰爭後國門洞開外國人進入華國發現華國青銅器造型獨特、做工精美。最最關鍵的是,他們不敢相信,華國早在幾千年前竟然有青銅器了。

因為在西方國家裡,一直到十八世紀才出現抽象派和印象派的青銅器造型,而華國卻在三千年前已經有了,所以外國人非常推崇華國的青銅器。

同樣的這種喜歡放之那個年代自然就是災難,國家不興民生凋零,華國的大量精美青銅器被掠奪,哪怕到今天很多著名的青銅器依然在海外,出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裡。

華國自己的科學家和考古學家想要進行研究,還要得到其他國家的同意和允許,這讓我想到趙思霞上次跟我說的話,也讓我肚子裡憋氣。

青銅器的辨彆主要看種類、紋飾和銘文,種類以農具和工具、禮器、兵器、車器、度量衡、雜項區分。

其中農具和工具、禮器、兵器三項居多,占了出土青銅器中的九成。

農具和工具毋庸置疑,包括犁鏵、鋤、鐮、鏟、斧、锛、鑿等。華國是農業大國,生產工具是最重要的。兵器嘛,也好理解,曆史上戰亂是大多數時光,和平的年代反而是少數時光。

至於禮器,鼎、簋、爵、觚、觥、尊、壺、盤等,一些我見過,在村裡就有祭堂就有,一些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感覺很是精美、繁瑣。

紋飾和銘文我就看的懵懵懂懂,因為紋飾涉及到每個青銅器所屬年代的生活文化,就像春秋戰國,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是不同的。七國出土青銅器大不相同,就像秦國和楚國雖然兩者的紋飾都以鳥紋居多,但秦國的鳥紋是玄鳥而楚國的鳥紋是鳳凰,其上銘文秦國以簡潔工整為主,而楚國則是以繁複精美為主。

這些想要完整的了解必須先了解戰國時期七國的文化,不然想要辨彆和鑒定基本不可能。

到中午的時候李鐵回來休息,通知我下午有活乾,古玩街那邊有貨要在碼頭卸下。

下午我來到碼頭,王飛給我散了根煙示意我去下貨。

“小子,你可得小心點,若有差池損壞了貨物,賣了你都賠不起。”

古玩街這邊的人都比較高傲,如果是昨天我會對他們不屑一顧,看不起這類人。

自己都是打工的,還看不起其他打工的,什麼玩意。

但是現在我點了點頭,認真的說道:“放心吧,我腳很穩。”

這個改變還是《春秋通典》上帶來的,那本書不僅有青銅器文化的講解、研究,還有一些流落在外青銅器的價值估量。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