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大家沒注意時,溫寧從空間拿燙傷藥膏塗抹在腳面上。
雖然燙的不嚴重,但多少還是有點不適,抹點葯恢復的快點,不影響正常生活。
老知青勞作了一天,新知青輾轉坐車也非常勞累,大家很快就睡著了。
快熄燈的時候,林曉霞和陳玉梅一瘸一拐的走了進來。
目光掃到炕尾的兩個女孩,兩人滿眼的不甘憤怒。
5去供銷社
翌日,天剛蒙蒙亮,村裡的大公雞就扯着嗓子叫了起來。
知青院的老知青們聽到雞鳴,陸續翻身爬起。
溫寧迷迷糊糊看向窗外。
發現天邊還泛着淡灰,她估摸着,這會兒還不到五點。
沈棠揉了揉眼睛,偷偷從空間里看了一眼時間,小聲說:“三點二十,這裡的天亮得好早。”
溫寧側耳聽了聽周圍的動靜,確定沒人注意她們,才低聲問:“棠棠,今天新知青不用上工,咱們抓緊去縣城吧。”
“你留下。”沈棠立刻拒絕,“昨天林曉霞和陳玉梅就看咱們不順眼,我們都走了,萬一她們欺負小逸怎麼辦?再說,你腳還受傷,跑不了那麼遠。”
溫寧想了想,“那我留下,順便在附近轉轉,多了解一下村裡的情況。”
沈棠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對,村裡情況摸清楚了,以後咱們做什麼都更方便。”
溫寧又低聲說,“昨天咱們和老知青已經鬧不愉快了,不如就直接分出來過吧,不和他們一起吃飯了。”
“好,我也不想跟她們攪在一起。”
兩人心意相通,不由相視一笑。
廚房裡,新知青趙慧敏和孫志遠正搭手幫老知青李春蘭和江旭東做早飯,菜葉的清香夾着柴火煙氣,在屋子裡瀰漫開來。
溫寧走到廚房門口,掃了一眼裡面忙碌的幾人,“李知青,江知青,趙知青,孫知青,從今天起,我沈知青和我弟弟就跟大家分開吃飯了。我們自己照顧自己,不再分攤知青院內的集體勞動了。”
這話一出,趙慧敏和孫志遠愣了一下,但很快點頭表示理解。李春蘭和江旭東也沒反對,默默繼續忙自己的活。
站在門邊的林曉霞卻冷哼一聲,眼神里透着譏諷和不屑。
溫寧目光一冷,抄起門邊的掃把,敲了敲地面:“怎麼,林知青有意見?”
林曉霞一見她拿起掃把,頓時想起昨晚挨打的場景,瑟縮了一下,“沒……我沒意見。”
溫寧丟下掃把,冷哼一聲,“林知青還是抓緊吃飽飯去地里幹活吧。別忘了,你們可是要替我掙工分還債的。每天少於六工分,我可是會去找點長、大隊長說理的。”
聞言,林曉霞的臉瞬間漲紅,陳玉梅也氣得咬牙切齒,卻都不敢反駁一句。
站在溫寧身邊的沈棠,懶得搭理這兩人,轉頭問李春蘭:“李知青,你們平時怎麼去縣城?”
正在切菜的李春蘭抬頭看了她一眼,“縣城啊?村東頭有張老根爺爺的牛車,專門拉人進城,一個半小時就能到。”
她說著,往窗外看了一眼天色,“看時間,牛車應該快走了,你得抓緊了。”
沈棠趕緊看向溫寧:“那我現在就去!”
溫寧拍了拍她的手:“行,去吧。”
趙慧敏聽到動靜,放下手裡的柴火,“沈知青,你等一下。我也想去縣城轉轉,咱們一起吧。”
“好,那你快點。”
趙慧敏匆匆跑回房間,拿了錢票和布袋子,順手抓起一個熱騰騰的粗面窩窩,快步跟了上來。
溫寧把沈棠送到院門口,低聲叮囑:“小心使用空間,這年代黑市抓的比較嚴,你注意人身安全。”
沈棠回頭沖她笑了笑,“放心,我有數。等我回來。”
溫寧點了點頭,目送着沈棠和趙慧敏快步離開。
村東頭的牛車上,老根爺爺正揚起鞭子拍牛屁股,準備出發。
“老根爺爺,等一下!”
張老根轉過頭一看,“哎呦,是沈知青、趙知青啊!你們也去縣城?”
沈棠和趙慧敏氣喘吁吁地跑上前,乖巧地點頭:“是啊,去縣城轉轉,買點東西。”
張老根拍了拍牛車的邊沿,笑着說:“快上來吧。”
兩人上了車,發現車上已經坐了四五個村裡的大娘嬸子大叔。
張老根見兩人坐穩了,這才甩了甩鞭子,牛車“吭哧吭哧”地啟動了,慢悠悠地往縣城方向駛去。
沈棠剛想歇口氣,就聽到旁邊一個女人開口說:“你是沈知青?”
沈棠抬起頭,見說話的是一個看起來四十來歲,穿着乾淨棉布衣的婦人。
婦人眼神透着幾分關切,“我是你們知青點點長李貴山的媳婦,大家都叫我巧雲嬸子,你們也可以這麼叫。”
“巧雲嬸子好。”沈棠隨即露出一個笑容。
趙慧敏也跟着打招呼,“巧雲嬸子好。”
巧雲嬸子點點頭,目光掃過沈棠,“聽說你們昨天在知青院里,被陳玉梅和林曉霞欺負得不輕,溫知青還受了傷。她的腳怎麼樣了?有沒有變嚴重?”
沈棠搖搖頭,“溫知青的腳沒有發炎潰爛,但也傷得不輕,得靜養幾天。”
巧雲嬸子聽了臉色一沉,“哼,這陳玉梅和林曉霞,真是不省心的東西。她們以前就沒少惹事,趕跑了幾個知青,竟還不收斂。你們啊,能離她們多遠就離多遠,免得被她們禍害了。”
沈棠點了點頭,心裡也是這麼想的。
趙慧敏聽着,雖然沒多說話,但也默默記下了。
“還有你呀。”
巧雲嬸子又看向沈棠,語氣帶着點心疼,“瞧你這小身板,太瘦了!馬上就要秋收了,你這樣子能扛住地里的活兒嗎?到時候可別暈倒在地里啊。這段時間可得趕緊補補,養好身體。”
沈棠聞言笑了笑,“是啊,我這次出去,就是想買點米面回來,好好補一補。不然秋收影響到大隊的收成,我心裡也過意不去。”
巧雲嬸子聽了直點頭,旁邊的銀花奶奶笑呵呵地說,“這才像個知青的樣子。”
月娥嫂子也笑着接了一句,“沈知青這孩子看着就懂事。你要是缺什麼,讓大傢伙幫忙也成。”
“對,有困難,張羅一聲。”坐在車頭的長福大叔,笑着拍了拍腿,“咱村裡雖然窮,但人還是實誠的。”
沈棠聽着這些樸實的話,內心一陣感動。
她低下頭,心裡忍不住罵起原主的叔叔嬸嬸。那兩個畜生把原主虐待得瘦得跟竹竿似的!現在這身體,估摸着七十斤出頭,各項指標估計早就不正常了。
這樣的身體確實得好好補一補,否則指不定哪天就嘎了……
知青院,老知青們已經上工,新知青們三三兩兩地出門熟悉環境。
溫寧燒了一壺熱水,回屋喊還賴在被窩裡的小逸。
小逸揉着眼睛從被窩裡坐起來,哈欠連連的穿衣服下床,結果一個沒注意把衣服穿反了,被溫寧提醒后,他紅着臉拒絕幫忙,自己又把衣服穿好。
“嘗嘗這個。”溫寧拿出空間里上好的羊奶粉,沖好,遞給他。
小逸捧着碗喝了一口,眼睛頓時亮了,“甜甜的,好好喝!”
溫寧笑着摸了摸他的頭,“這是好奶粉,喝了能長高。以後你早晚都要喝一碗。”
這可是空間里營養全面最頂級的奶粉,小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喝可不能馬虎。
趁他喝奶粉的功夫,溫寧又熱了三個包子、煮了兩個雞蛋。
包子剛出鍋,小逸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個,一口咬下去,眼裡滿是驚喜,“姐姐,這包子甜甜鹹鹹辣辣的,好好吃啊,是什麼包子?”
“魚香肉絲包。”溫寧見他吃得歡快,笑着用帕子幫他擦嘴角。
小逸吃完,還有些意猶未盡,又捧起奶粉喝了一大口,臉上滿是滿足。
溫寧看着他圓鼓鼓的小肚子,忍不住笑了,“小饞貓,咱們出去轉轉吧。”
兩人來到知青院附近北華山的山腳,山上是濃密的樹林,清脆的鳥鳴從樹梢間傳來,微風拂過,腳邊的野草隨風搖擺。
趁四下無人,溫寧從空間里拿出燙傷藥膏塗抹在腳背的紅腫處。
塗好葯,她剛把鞋穿上,就聽到小逸興奮的聲音:“姐姐,你看,那些人在掏鳥窩!”
順着他的手指望去,半山腰幾個村裡的小男孩正手腳麻利地往樹上爬,樹下還有幾個小孩歡呼。
小逸看得眼睛發亮,忍不住探頭探腦。
溫寧看着他天真的小模樣,內心一陣觸動。
小逸這麼小就經歷家庭巨變,離開父母,作為姐姐,更應該給他營造一個快樂、充滿童趣的童年。
溫寧蹲下身摸了摸小逸的頭,從口袋掏出一把五顏六色的水果糖,“去和他們玩吧,”
小逸抱着糖果,笑得眯起了眼睛,“謝謝姐姐,我不走遠,很快就回來!”
沒多久,小逸就和幾個孩子打成了一片。
他們圍着小逸吃糖笑鬧,又一個個笑嘻嘻地跑到溫寧面前。
流着大鼻涕的二毛,是村裡木匠的小兒子,他靦腆地撓了撓頭,從口袋掏出一個用紙包的里三層外三層的雞蛋,“溫知青,這個給你吃,是我奶奶留給我的,我……我送你。”
在七十年代的農村,雞蛋也是個好東西,一般村民都捨不得吃,都留着賣錢的。
溫寧摸了摸二毛的頭,“謝謝二毛,我不餓,還是留着你吃吧。”
會打彈弓的鐵蛋,是村長的大孫子,他拍着胸脯說:“溫知青,你想要啥鳥,我給你打!”
揮竹棍的根旺是鐵匠李的小兒子:“溫姐姐,我帶你去抓螞蚱,能抓一筐!”
抱着一隻虎斑幼犬的女孩叫三丫,是村裡瞎眼的秀蓮奶奶的孫女。秀蓮奶奶的丈夫兒子都因為意外去世了,兒媳婦跑了,只剩下祖孫倆相依為命。
三丫甜甜地笑着,“姐姐,小花是我的好朋友,它特別聽話!”
那小虎斑犬看着才三個月大小,見了生人也不怕,歡快地撲向溫寧。
溫寧摸着小狗毛茸茸的腦袋,心裡微微發軟。前世她就很喜歡狗,因為穿越,養狗的計劃擱淺了。她在心裡默默盤算,等以後在村裡蓋了房子,一定要養只看門狗。
溫寧一邊摸着小狗,一邊聽着孩子們童真的話語。
曾經書里的紙片人,如今一個個鮮活地出現在她眼前,用最真誠的善意對待她,她已經沒辦法把他們當成陌生人看待,內心已經在慢慢融入這個世界……
……
牛車緩緩停在縣城東頭,
沈棠跳下車,從口袋掏出一毛錢遞給老根爺爺。
這個年代,牛車歸大隊集體所有,村民知青使用牛車需要支付少量費用,用來補貼集體經濟。
“記着啊,太陽落山前一定要趕回來,不然可就錯過車了!”老根爺爺叮囑道。
“知道了,爺爺。”
說完,沈棠轉身打量起縣城的模樣。
鳳城縣縣城的街道不寬,兩側是低矮的紅磚房,屋頂鋪着黑瓦。街道上,自行車鈴聲叮叮作響,小孩子們拿着糖稀棍跑來跑去,老人們蹲在牆根下聊天。
供銷社是最熱鬧的地方,門口掛着“憑票供應”的木牌,進進出出的人手裡拎着布口袋,肩上扛着剛買的粗布或柴火。
趙慧敏提着袋子,已經走向附近的供銷社。
沈棠卻沒跟着過去,而是繞遠去了一家更偏僻的供銷社。
這裡人少些,不容易引人注意。
她心裡清楚,空間必須小心翼翼地使用。
她們既然已經穿書,實際已經是這個年代的人了,必須遵守這個年代的社會規則,否則會引發禍患。
到了供銷社,沈棠推門而入,迎面是一股糧油和日用品的混合氣味。
櫃檯后,一位年輕的女售貨員正在忙活。
她穿着一條布拉吉裙子,頭髮綁着兩條麻花辮,皮膚白皙,描眉畫眼,整個人顯得既精神又利落,氣色很好。
“同志,買什麼?”售貨員笑着問。
“先來個竹簍吧。”沈棠說。
“竹簍3塊錢。”售貨員隨手指了指牆角的竹簍。
價格不便宜,但沈棠想到後續要頻繁用它,還是點了點頭,“要一個。”
接着,她報了一長串要採買的物品:“再要十斤麵粉、二十個雞蛋、十斤大米、五斤紅糖、半斤鹽、兩斤大豆油、兩罐麥乳精、兩斤雞蛋糕”
售貨員邊記錄邊問:“票帶了嗎?”
沈棠拿出糧票、糖票、油票、雞蛋糕票,遞給售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