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辭珠玉在前,楊繼林看向杜老先生時,甚至在老師的眼睛里看到了“不滿意”。
楊繼林在掌聲中下台。
這是鼓勵、禮貌的掌聲,是一種禮節。
與溫辭答完 時熱烈的掌聲,不是一回事。
楊繼林快步走回去,花球重新回到了他手上,他硬擠出笑容來:“真不好答,我們先生講的,讓溫辭說了,其他三位也說了……”
對!
就是這樣。
不是我不行,是你們把我想說的都先說完 了!
正是討論時候,這話一出,邊上人皆是一愣。
“好像,是這麼一個道理。”
“我好像也想不出新鮮的了,得虧沒輪到我。”
楊繼林暗暗鬆了一口氣。
忽然間,他聽到一個清亮的聲音。
“溫辭說的,並不是杜老先生講的吧?”
第425章 窗戶紙捅破了
聲音有些陌生,楊繼林無法從聲音判斷對方身份,他只能抬頭看去。
隔着些人,他看到了溫辭,以及溫辭邊上的霍以暄。
質疑他的是霍以暄。
出身再好,也比他年輕許多。
楊繼林在書院那麼多年,打過交道的矜貴子弟也有不少。
書院之中,不以出身論高下,學問好的更受人推崇,而且,讀書人講究規矩,師弟敬着師兄,先生們忙碌時,師兄們幫着帶一帶師弟,也是常有的事。
何況,楊繼林以前還給一些小輩開蒙。
他面對年輕的霍以暄,並不會太過緊張。
客氣地笑了笑,楊繼林道:“霍公子不是香居書院的學生,沒有聽過杜老先生的課,怎知溫辭說的與先生講解的,是不是同一個思路呢?”
“他那個破題思路,是過年時候,我們一起探討出來的,”霍以暄道,“破題不能一條路走到黑,多幾個角度肯定錯不了。
可惜一人想來總歸不周全,所以才需要切磋、討論,就像今兒一樣,集思廣益。
年節里,我拿差不多的題問溫辭,說了一個下午……”
邊上越來越安靜。
先前還與友人討論的人,也都停了下來,豎起耳朵聽霍以暄說話。
霍以暄直接,當初他問的原題是什麼樣的,後續又說過幾種破題方向,原原本本。
眾人聽得連連點頭。
“難怪那溫辭剛才說得那麼好,原來真是準備過的。”
“準備過也沒什麼,我恨不能今年的考題也叫我們先生押中了呢!”
“潤色了幾遍的結果,不知道他真實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