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頁(1 / 2)

正因此,方啟川以為,覃政寸步難行了。

沈家莫名其妙背了罪名,得脫身;朱鈺要摘乾淨自己,需有人頂在前頭接受怒火。

兩邊都不會讓覃政好過。

別看短時間僵住了,沈家“老實”,朱鈺也沒有“動靜”,等秋後算賬,袁疾就別提了,覃政恐也沒有好果子吃。

今日覃政的這一步,愣是把死局盤活了。

可見,不怕路走窄了,就怕不會拿鏟子給自己開道。

一番揮汗如雨之後,興許黃卜慶也能撈到個左遷,最多革烏紗帽,保命大抵不難,兵部真正倒霉的只有袁疾。

沒辦法,事情出了,總要有人擔起責任來。

覃政和黃卜慶跑了,不就剩原地打轉的袁疾了嘛。

一如工部那兒。

李三揭前途光明,鍾侍郎跟着覃政去定門關,留下來背罪的,就是董治勝了。

說起來,董治勝也是倒霉催的。

孫兒董文敬本是二殿下的伴讀。

二殿下性子急是急,方啟川也不看好朱晟的將來,但到底是個皇子,董文敬跟着他六部觀政,能學到的東西可比閉門念書多得多了。

有這層資歷在,哪怕考不中進士,就是個舉人,董治勝給董文敬謀個官,也會有個不錯的前程。

何況,董文敬的功課並不差。

可惜,二殿下出事了。

董文敬當了這麼些年的伴讀,好處撈不到了。

跟柳宗全、跟大殿下的那位伴讀,將來的路就有了區別。

當然,眼下也別提什麼將來了,這次應對不好,董治勝跌一跟頭,他連自己都完了,更別論孫兒不孫兒的了。

方啟川想,董治勝得多揣摩揣摩了。

不過,方啟川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董治勝不是不想揣摩,而是他揣摩不出東西來了。

事發之時,他就向永壽長公主求救了,可惜,那廂沒有多少進益能給他。

不止沈家看着越發風雨飄搖,長公主亦稱病不出,董治勝有勁兒都沒處使。

方啟川當時“腳踏兩船、左右橫跳”,不管朱晟而投了霍以驍,現在還在朱鈺跟前裝孫子、當四公子的線人,是因為他走對了方向,還有得選。

董治勝卻是失去了下賊船的機會。

如果,僅僅只是為虎作倀,幫着沈家從工部謀一些好處,董治勝眼瞅着沈家不行了,把知道的事兒都說出來,力求棄暗投明,說不定能有命活,最次,也就是禍不及子孫。

可董治勝是為虎作倀,不單自己做倀,還讓董文敬做小倀。

教唆朱晟與兄弟們起爭執,誘導朱晟和霍以驍大打出手,密道入口的存在,董文敬知情……

朱晟中毒、險些喪命,董治勝清楚是長公主指使,一旦他反咬長公主,先被皇上砍了的肯定是他。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