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1 / 2)

同是開朝封爵,忠義伯也算是看着林繁長大的。

這孩子吧,小時候屬猴,活潑又外向,精力充沛,甭管成國公布置了多少功課、讓他操練多久的功夫,一樣能上房揭瓦。

淘氣是淘氣了些,卻也不胡鬧。

打哭了的手下敗將兩隻手數不完,且都是哭嚎着回家揮拳扎馬步,成國公拎着林繁登門賠禮,被打的那家樂呵呵地反過來道謝。

連皇上、皇太后都誇林繁虎父無犬子、林家後繼有人。

但凡家裡有孩子的,對林繁都眼饞。

誰不想要個能讓自家老臉生光的男丁?

而忠義伯,更是羨慕得眼睛都紅了。

不止是羨慕林家有個林繁,更羨慕別家有年紀相仿的男丁能讓林繁捶一頓。

本朝尊武,有本事的,都是好兒郎。

打不過就練,練完了再打。

平日里不錘鍊,等上了戰場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萬家的爵位是拿金銀供出來的,沒有武勛,沒有文功,底氣不足。

忠義伯一直等不來男孫,失了讓林繁捶一頓的機會,後來,林繁性子也變了。

父親林宣在西征途中因舊傷複發病故,定國公府只剩下孤兒寡母,林繁似是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小孩兒心性收了,不上房不揭瓦,聽說沒日沒夜地念書練武,就為了能早些撐起家業。

前些年,林繁成了御前侍衛,大伙兒再看他時,才驚覺,時間過得真快。

少年郎當家,不容易。

他們這些世叔、世伯,甚至更長一輩的,朝堂上能多指點、多引路的,自當出一份力。

等林繁當了赤衣衛指揮使,有人在他手裡吃了虧,這樣的心理是半點沒有了。

別看林繁話不多,逮到小辮子時能把人煩死。

順藤摸瓜、抽絲剝繭,官員不正、紈絝鬧事,但凡犯到赤衣衛手裡,統統不客氣。

偏他御前大紅人,祖上功業深,自己又承了爵,論品級滿京城也沒幾個能對他發號施令的,威逼利誘全無可能,真真讓人無可奈何。

這還引什麼路,指什麼點?

只盼着自家太平,別叫林繁惦記上!

無人想被他念着,更不想他念着自家,因着他字“念之”,“之”音同“枝”,與他有摩擦的,就在背後拿“樹上那個”、“樹上那個”的叫。

一來二去的,在背後,很少有人以“定國公”、“指揮使”來稱呼他。

也就忠義伯這樣的老資歷,仗着當年曾和林繁祖父林翰一起、支持先帝爺揭竿起義,叫一聲“林小子”。

當然,忠義伯心裡明白,如此擺輩分是自己厚顏了。

若無其他狀況,互相樂呵呵的,倒也無妨。

一旦被林繁揪住了,別說捋着鬍子、自擺姿態叫“林小子”,就算是他點頭哈腰一口一個“國公爺”都無濟於事。

思及此處,忠義伯看向自家老妻的目光越發不滿。

真是老糊塗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