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頁(1 / 2)

秦胤點了點頭。

一旦軍報送達,皇上下旨班師,旨意一道飛門關,哪怕他們已經到了西州城下,都得聽令。

沒有西州城在手,後續所有圖謀,缺了個支點。

林繁搬了把杌子,在榻子邊坐下來,低聲道:“因此,您便想着,軍報上不要提到我?”

“是想過,”永寧侯的關節在榻子上敲了敲,“老夫從你提出奇襲起就在想,想來想去,總是不對味。”

首先,這事兒瞞不住。

軍報怎麼寫,不是他秦胤一個人說了算。

摺子送往京城,得主帥、副將,眾人過目蓋印。

毛固安那臭脾氣,打仗時候,只要是對的戰術、策略,他不會和秦胤反着來。

可這請功的軍報上,漏了最大功勞的林繁的名字,毛固安鐵定跳起來,八成還猜“秦老頭子臭不要臉、大把年紀的人了和後生搶功勞”,轉頭當即上書摺子,把內情原原本本報上去。

其他人心裡也會犯嘀咕。

真實狀況,絕對無法在眼下告知他們。

即便秦胤和林繁編些理由,也很難說服一根筋的毛固安。

一旦粉飾了的和真實的狀況,擺在了御書房的大案上……

而第二點,是讓永寧侯放棄粉飾的最主要的原因。

哪怕他們都瞞住了,西涼退兵,林繁毫無建樹,皇上也會讓他們班師回朝。

兵權一天落在秦胤手裡,皇上一天不安心。

如此,瞞了也白瞞。

既瞞不了,永寧侯想的是,大書特書。

奪位,需要的不僅僅是先帝遺詔,還有人心。

平民百姓、文武百官。

老百姓若是提起林繁,最多知道這是林翰的孫兒、林宣的兒子;文武百官體會更多些,樹上那個頂頂煩。

有朝一日,他成了先帝的皇孫、先太子的遺腹子,那些都是他的長輩帶來的,卻不是林繁本身。

林繁要有自己的功業。

讓所有人提到他的時候,有他這個人,而不是身份。

奇襲破玉沙口,殺石魏,擒李芥,一仗打得西涼兵敗如山倒。

能運籌帷幄的天縱奇才,不說趙家,整個大周,都有多少年不曾出過了。

林繁此戰,正是一鳴驚人。

傳回京城后,必是天下皆知。

現在,是以林宣之子、林繁的名字讓人記得他、了解他,等他們起兵之時,他就是趙家人了。

大周趙氏,有這樣的一位皇孫。

一如當年,他們有一年下兩州六府的皇太子。

一脈相承。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