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1 / 2)

誅殺石魏,擒獲李芥以及其餘西涼出戰將領,逃脫了的有名有姓的大將,只蘇置一人。

西涼丟兵又丟將。

這一次,徹底瓦解了西涼的進攻。

別說他們重振旗鼓、捲土重來了,能不被大周再吞下些土地,都算西涼抗住了。

這可真是……

真是,太振奮人心了。

作為大周的官員,沒有人會不喜歡一場大勝。

誠然,主戰與主和的,心裡的想法會有些不同。

歷來主戰的,如兵部的尚書與侍郎,他們想的是,藉此良機,一路西進,把西州等幾座城池、關隘全部收復回來,納入大周版圖。

不說把西涼那野朝廷打散,也要讓他們對大周俯首稱臣,十幾二十年沒有力氣再折騰。

歷來主和的,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

西涼已經無力再戰,南蜀見狀不好、定不會來湊熱鬧。

大周擒獲了西涼那麼多將領,又收殮了石魏的遺體,西涼要把他們換回去,怎麼也得拿出些誠意來。

幾座城池,多少人口,割地賠款,一個都少不了。

眼下是大周佔了主動和上風,此時不敲竹杠,何時才敲?

當然了,可以討價還價,不會一口氣把西涼吃死,適度讓讓步,也是彰顯大周的遼闊胸懷與氣度。

若是能說動降將,感召他們來為大周效力,也是可以的。

泱泱大國,海納百川。

想當年,天下大亂之時,許多英雄逐鹿天下,手下將士們各為其主。

先帝在征伐過程中,亦招募了不少人,有與原主志向不和、主動來投的,也有投降后決心效力的。

先帝並不會刻意區分他們的出身,一視同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那些降將,亦為大周建朝立下許多戰功。

如今的大周,如此缺少將領人才,若能通過降將補充,稍作緩解,也是個途徑。

當然,話說回來,不管是繼續打下去,還是兩方和談,都是建立在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之上。

旁的暫且不用說,誇前方將士,那總歸錯不了。

“永寧侯不愧是先帝麾下的第一猛將,雖因病情上不了陣,但他是定海神針!”

“是啊,老侯爺一道飛門關,軍心一定,便出成效了。”

“等老侯爺恢復康健,區區西涼,不在話下。”

“此戰大捷,定國公當居首功!不愧是林家的兒子,用兵神了!”

“哎,我看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正是因他年輕,才會這樣膽大、敢打。”

“年輕好啊,都說故人遠行,大周後繼無人,現在看看,還是有的,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一飛衝天。”

“那也是老侯爺當機立斷,敢讓定國公這樣的小輩領戰。”

“是啊,太師家的孫兒也是奇襲兵里的一人,誅殺石魏、擒獲李芥,他也出了一份力,好好培養一番,將來也是我大周棟樑。”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