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母子對秦家的防備,亦是相同的道理。
如果,淑妃知道些內情,聽皇上提“秦家”,她就會主動退出去。
那不是她能聽、該聽的話。
淑妃沒有動,渾然不覺,可見是毫不知情的。
皇太后把視線從淑妃身上收回來,淡淡掃了皇上一眼。
皇上的眼中,閃過一絲惱意。
他會看不出母后在介意什麼嗎?
母后介意的狀況,亦是他會注意、迴避的地方!
他難道會當著淑妃的面,說那些不該提及的事情?
顯然,在母后的眼中,他就是“會”。
不止是這一次,之前的很多次,母后都質疑他、不信任他。
一時間,那些記憶湧上來,讓他不舒坦極了。
壓着情緒,皇上緩緩道:“母後有些時日沒有見侯夫人了吧?不如等下召她進宮,也是您體恤她丈夫、兒子在外征戰。”
皇太后聞言,沉思着。
如若這是皇上被她止住后,臨時想出來的,她拒絕了,皇上會越發惱怒。
別以為她看不出來,皇上這個提議,是壓着脾氣說的。
惱怒后再生爭執,淑妃的心意又白費了。
如若皇上原就想這麼說,那她剛剛就錯怪了皇上,她拒絕,便是火上澆油。
倒不如,依着皇上的想法辦,也算是賠禮了。
畢竟,皇上提的,不算是一個壞主意。
尤其是,她看穿了前日“偶遇”是故意為之,秦家那丫頭不蠢,極有可能也看穿了。
秦家現在會有不滿,也會有防備,由她來出面,穩一穩永寧侯夫人,亦是個辦法。
說起來,那“偶遇”真是,打草驚蛇!
再懷疑林繁與永寧侯府,秦胤和秦威還在西征,京里就不能莫名其妙地去動秦家女眷。
這是征伐上的大忌!
“下午也沒有什麼事,正好請侯夫人過來。”皇太后道。
皇上得了准信,便沒有計較,道:“朕先回去批摺子了。”
淑妃這才順勢起身。
這對母子先前的氣氛暗涌,淑妃自是全看在眼裡,也很清楚,她該有何種反應。
因此,皇上提到“秦家”時,她是絕對不能迴避的。
一旦迴避,她就暴露了。
以皇太后的敏銳,淑妃再想圓回來,困難重重。
而失去皇太后的信任,她這些年的刻苦也就白費了。
萬幸,她掩飾得很好。
“娘娘,”淑妃笑盈盈地,“臣妾送一送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