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忙說記下了。
也就是五天的工夫,周氏帶了一群丫鬟,六個婆子一起到了慶安堂,在院子里排開,讓李老太太相看。
李老太太讓挽琴去請了季氏過來,道:“總歸是璇兒身邊的,你這個當母親的也幫着看看,好的就留下,不好的讓老六媳婦再去換。”說完。看着周氏又道,“你可別嫌老太婆麻煩,年紀大了,越發挑剔了。”
周氏掩着嘴兒笑了,脆聲道:“六叔母這話說的。這是大事,就該好好相看。您放心,若選不中,一定給您換到滿意為止。”
李老太太點點頭,由臻璇扶着,目光在那些丫鬟婆子面上掃過。
所有人都垂手低頭,十分規矩。
丫鬟總共十八個,每一排六個,排了三排,婆子六個,站在了最後面。
臻璇看着第一排那六個丫鬟,看起來年紀都在十四五歲左右。
李老太太拍拍臻璇的手,道:“你先來看。”
臻璇應了,選丫鬟婆子是門學問,其中門道她不能說十分清楚,何況每個人性子不一樣。
當初她選了挽琴和挽墨,到如今都覺得這兩人挺好的,可那時她們卻是沒有入孫氏和臻瑛的眼,到底還是要有些緣分才行。
臻璇看着最前頭的六個,道:“抬起頭來我瞧瞧,報了名姓、年紀、原來在哪裡當差,老子娘做什麼的,一個個說。”
話音落了,抬起六張各頭特色的面龐。
李老太太看了臻璇一眼,很是滿意臻璇問的話,面上就帶了笑容。
問話可以聽一聽這些人的口齒是否清楚,也能對性格瞧出一二來,這些問題又能把背景摸一摸,確實不錯。
連問了三輪丫鬟,臻璇心裡也略略有些數了。
最前頭的六個約莫十四五歲,第二排的十二歲上下,再後頭六個年紀更小,她之前聽過李老太太的交代,曉得有一些是做為三等先收到慶安堂里調教起來,瞧着好的以後帶臻衡的。
這十八個問完了,臻璇也有些計量。
讓她比較滿意的,一個是十四歲的巧源,之前在慶榮堂東邊花園裡做司花,老子從前是回事處的,前年不小心摔斷了腿,只能躺着,她娘如今是浣衣院的,月俸少,只一個十二歲的弟弟,五老爺瞧着還機靈,讓他跟着回事處的幾個老人跑跑腿,將來也能跟他老子一樣在回事處站住腳。
另一個是十三歲的梨合,是臻珊回來的時候周氏撥到她身邊去的,是個二等,臻珊出嫁的時候想着她的家生子,老子娘都在甬州,就沒帶她去。老子管着府里的車馬,她娘是慶和堂小廚房裡的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