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和傅磬二人都受了傷, 不能騎馬,只能坐車。
閑來無事, 自然少不了閑聊。
蘇海現在很欣賞傅磬這小子,覺得他膽子大講義氣處事冷靜武功也好,天生就是吃軍營的這碗飯。欣賞之餘, 若不是自己沒有女兒, 簡直就想把這小子收下當女婿了。
他雖沒有女兒, 但有兩個外甥女啊,於是一路上閑聊中他免不了吹噓下自己的兩個外甥女, 從大外甥女溫柔賢惠,吹噓到小外甥女聰明伶俐。
傅磬不想理他,知道這個人偶爾有那麽點不着調,尤其脫離生死危機后, 這種不着調簡直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這讓他不禁猜疑, 沒出這場事之前在他印象中,那個威嚴沉穩的總戎,難道真實面目就是如此?
越是這麼想,他越是不想理蘇海了, 一如兩人還在韃靼人裡頭的那些日子,他一貫保持沉默, 對方一貫話多。
直到蘇海車軲轆話的吹噓話說太多,還逼着問他怎麼看, 傅磬終於忍不住了。
“你的外甥女是我侄女,她們要叫我表叔。”
這話直接讓蘇海閉口了, 在心裡琢磨了下親戚關係,好像還真是這樣。
眼見逗傅磬逗不起來樂子了,蘇海就轉頭去逗耳必赫了。
自打被擒后,耳必赫有無數次想死的衝動,他萬萬沒想到那個骯髒卑微的胡哈,竟然是就是他最大的仇人,最想殺掉的人——蘇海。
如今他竟然被蘇海給抓了。
可惜他手腳不能動,口也不能言,全身上下被捆得死死的,嘴裡還被塞了個木塞,防止他咬舌自盡。
這樣的人逗起來一點意思都沒,除了瞪眼嘶吼別無其他,蘇海就蔫巴了,終於願意老老實實養傷了,而傅磬也終於能安靜些了。
蘇海進城的這一日,不知誰走漏了消息,竟是萬人空巷。
人呢?
都聚到他進城的那條路上了。
當時蘇海正翹着二郎腿躺在車裡撩撥傅磬說話,跟他說表叔也其實沒什麼,關係遠,再說了京里的勛貴們論起來,叔叔娶侄女的事也不少,如果真較起真來,也不會有那麽多幾代聯姻的了,難道真不考慮考慮他那大侄女,人長得好,又溫柔賢惠。
傅磬很想說,五公主跟溫柔賢惠扯得上半文錢關係?
正想開口,就被外頭的人聲給打斷了。
他詢問怎麼回事,外頭負責護送的士兵說不知道,只說讓他們別冒頭,不然今天估計天黑了都到不了皇城。
接下來的路程幾乎比龜速沒快到哪兒去。
各種說話聲、罵聲、嘈雜聲,蘇海沒冒頭就知道後頭囚車上的耳必赫,大概處境不好。
也許這就是他所言的風風光光回來了,卻完全出乎他所料,沒想到竟會產生這麼大的震動。
蘇海已經從傅家人口中得知京中的大概情形,可他還是沒預料到情形比想象中還要糟糕。
從宮裡出來,他就指揮着人將他往大理寺送,他渾身都充斥着怒氣,可走到半路卻又轉回來了,回了永順伯府。
次日,天還沒亮,東方剛泛起第一抹魚肚白。
東華門前聚集了無數前來上朝的官員,待宮門一開,官員們沉默無聲地魚貫而入。
從東華門到太和殿的路程相當遠,此時天還沒亮,行走之間自然少不了燈籠。
一路行來,就見前後左右星星點點,往近里湊就能發現每個燈籠上都有各自的名號。
這大抵也是獨屬紫禁城裡的一道奇景,幾乎一年之中有大半時間在這個時候都會上演。若是以前從沒見過的,第一次見到恐怕會被嚇得不輕,因為除了燈籠的光亮,不光沒人說話,連腳步聲都很輕。
大家都沉默的走着,一旦進了東華門后,幾乎沒有人會攀談,可今日的情形卻和以往不同。
不知從什麼時候,就有人發現有陣陣耳語聲,而大多數的人都停了腳步,目光投向不遠處的身後。
那裡有一個人和其他人格外不同,別人都是走着的,他倒好,竟然讓人用肩輿擡着。
等看清楚對方面容,倒明白是為何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蘇海。
都聽說蘇海身負重傷,此時看來倒不假,就是沒想到竟然連來上朝都沒辦法直立行走,還得人擡着?
幾乎所有人都心中有數,恐怕今日朝堂上又將掀起一場大風暴。
沒出乎他們所料,在經歷過一番例行問話‘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后,別人站着他坐着的蘇海就答曰有本要奏。
這一場早朝一直持續快午時才結束,整個過程就只聞蘇海一人在說話。
他也沒說別的,就把自己中了陷阱后的所見所聞所遭遇的,都事無巨細地一一講訴了一遍。
期間話語中並沒有針對性,可只從他所言,恐怕在場的所有人都能聽明白其中是怎麼回事。
而讓宗琮來看,這小子恐怕是故意的,明明有些事可以簡略,他卻是知無不言事無巨細。
有些大臣已經上了年紀,哪經得起這般長時間的站立,平時宗琮體恤大臣們,早朝上都是能簡略就簡略,實在有事太繁瑣,可以下朝了去乾清宮再議。
可今日蘇海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擺明了是故意折騰人,所謂坐着說話不腰疼,反正宗琮是坐着,就聽之任之。
其實還別說,見下面那一個個大臣們面露艱難之色,那欲言又止的樣子,宗琮這陣子憋了多少火,竟出奇地覺得爽快。
所以他格外體貼,還顧忌蘇海有傷在身,讓他別著急慢慢說,還讓太監去給端盞熱茶來,簡直開創了早朝上的特例。
也所以一場早朝下來,除了蘇海和宗琮,大抵也沒有一個人能笑得出來。
不光是因為蘇海所言比那日聽到的,更駭人聽聞,還因為整整站了一個上午,都被累得不輕。
一場無聲的風暴席捲了整個京城,所有提到此事的人都忌諱莫深,也許確實有不少人受到煽動,可誰又知曉其中牽扯到的又有哪些人?
宗琮下令三司會審,不光動用了大理寺,還有都察院和刑部、兵部。兵部是因事牽兵部軍務,作為監管來旁聽的。
耳必赫的口供並不難問,他被蘇海這麼綁着堵着近一個月時間,進了大理寺剛被鬆綁,他就破口大罵了起來。
所以大理寺負責刑訊的官員還沒下令動刑,他就一股腦都吐了出來。
除了罵大周人卑鄙無恥,就是罵大周人狡猾陰險,這大周人主要集中在跟他進行合作交易,卻又轉頭給他設陷阱伏擊他的徐桐身上,另外就是蘇海了。
他出奇痛恨蘇海,比痛恨徐桐還痛恨,動用了金人所能動用的所有語言去詛咒唾罵他。
可沒有人去理會他,在獲得了確鑿的口供后,宗琮就下了命令將宣府徐家所有人收押,並押往京城。
宣府那邊經歷了一場動蕩自是不必說,不過有傅家人在,還有宗琮事先安排好的後手,倒也沒出大亂子。
而隨着耳必赫被擒,剩下的金人余部就宛如一盤散沙,拿下他們不過是時間上的事。
徐家人的進京,又引起一場轟動。
京城的百姓早就聽說了,徐家人和金人勾結不是第一回 ,很早以前他們就勾結在一起,互通有無。
徐家那麽多人,大多都是行伍出身,他們要吃飯要陞官要籠絡底層的士兵,自然少不了大量的銀子來支撐。
但凡和軍營扯在一起,就少不了吃空餉,可宣府戰事頻繁,又能有多少空餉可以吃?那麽多人,隨便分一分就沒了,所以很早以前徐家人就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勢力,往草原走私朝廷明令禁止外流的鐵器和各類草藥。
他們最起先是和韃靼人合作,也是經過韃靼人的牽線,才和耳必赫有了聯繫。
就如之前所說,耳必赫雖是王子,但他的父王並不僅僅他一個王子,他還有很多兄弟,他若是想接替他父王的位置,必然需要勢力。
什麼又比戰功來得更快?
同樣,徐家人也需要陞官,也需要戰功。
所以合夥坑蘇海這一回,真不是他們的第一次交易,諸如這樣的事之前就發生過兩回。
這才是真正的賣國賊,大蠹蟲,一家子喪盡天良!
早在聽說徐家人馬上就要到京城了,就有很多百姓攢下了許多潲水垃圾,這一天全部用來招待徐家人了。
還有人提來了家裡的馬桶,不過也就往囚車上潑了兩桶,就被旁人制止。實在這樣的招數攻擊面太廣,人又多,難免錯傷無辜。
等把人送到大理寺門前,別說徐家人吐了,負責押送他們的人也吐了。
大理寺這邊很快就對徐家人進行了審訊,估計也是明白這次罪大滔天,左右也就是個死了,所以徐家人也沒多做抵抗,就都如實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