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朱元璋和朱標兩人一愣,倒沒想到朱橚竟是在一直考慮祭酒的言論。
接着朱元璋問道。
“橚兒認為祭酒言論如何不妥?”
朱橚思考片刻抬頭答道。
“父皇,祭酒的言論中,好似只是把八股看做科考攀登的工具。”
“考生們甚至連書本上的內容都無需理解參透,只要足夠應付科舉考試即刻。”
見朱元璋二人微微頷首做沉思狀,朱橚接着道。
“兒臣記得,在我大明身具功名之人無論學位高低都可免除賦稅徭役?”
“近年來,多少踏上科舉之路的考生為了考取功名不顧家人父母的死活,一心鑽進了八股研究上,最後只是考取秀才功名便收手作罷了。”
“以私心來說他們確實沒有做錯,但是如此一來,一個地方秀才舉人的數量日益增多,卻都不再進取。”
聽到這裡,朱元璋和朱標抬起頭來對視一眼,皆是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駭然。
朱橚頓了頓接着道。
“在兒臣的封地開封,就有類似鮮明的實際例子。”
“一戶士紳,雖然家中無人為官,但因為有三個子孫高中舉人的緣故,名下田產無數,最後家中族人甚至於地方商賈都將田產掛在他們名下,以躲避稅收。”
朱橚停頓的空檔,朱標雙掌一拍,焦急地道。
“父皇,如此一來,地方士紳田產越來越多,賦稅比例嚴重傾倒在了農戶身上。”
“長此以往定然是會引發農戶與士紳的矛盾,大明江山社稷危矣!”
朱元璋此時聽着二人的話也把問題考慮了清楚,驚出了一頭冷汗。
君不見自己當初起義不就是因為和官家商賈之間矛盾激化不可調和嗎?
這樣下去很可能最後也會有一批像他們這樣不堪壓迫的人站起來奮起反抗。
想到這裡朱元璋有些慶幸地看着朱橚。
他們一直以來都未曾發現的問題,沒想到朱橚結合國子監祭酒的言語和自己封地的實際情況,三兩下便分析了個透徹。
雖然朱元璋和朱標二人從未派遣特使在地方考察文人的數量以及賦稅問題,但是難道開封存在的情況,北平就沒有了?
朱橚見自己解釋半天,終於是和二人說清了其中的利害,心中不禁暗自吐槽了一句。
“簡簡單單一句士紳在田產上卡bug就能解釋的話,費了這麼多口水。”
就連一旁的朱允炆看到眼前的狀況此時眼中也是精光閃爍,滿是欽佩之色。
心中早已掀起無數驚濤駭浪的朱元璋,扭頭看向朱橚,沉聲說道。
“橚兒,你既然已經看出了問題所在,那麼可有應對之法助朕解決這危機?”
朱橚看着朱元璋和朱標擰成川字的眉頭,仔細想了想,斟酌着開口道
“兒臣認為,我們着重應該考慮如何改變文人之間這種高人一等,追名逐利的風氣。”
“兒臣建議,可以在文人賦稅的比例上做一些調整和改動。”
朱元璋聞言鬆了松眉頭,抬手示意朱橚接著說。
“秀才和舉人之類底層文人雅士,為了刺激他們奮發向上,還是要減免賦稅,但是不能一概而論直接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