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不錯,老百姓之所以造反,求的無非是一條活路,所以我們就給他們找一條活路。”李煥頓了頓後繼續問道:“那何為活路?”
“有飯吃?”柳如玉試探着問道。
“不錯,有飯吃有房住有衣穿,如果咱們能做到這三點,那老百姓還造個屁的反。”李煥肯定道。
潁州作為淮北西大門,出了潁州之後就進入中原,若是往年風調雨順的好時節,潁州的老百姓很樂意一路向北進入中原地區討生活。
可自打崇禎元年以來,中原地區連年大旱,糧食產量已不足往年三成,也就是說中原地區的糧食根本不足以養活當地的老百姓。
老百姓們為了活命,很多人都拖家帶口地往南逃難,而潁州正是老百姓南下的必經之路。
這些逃難的難民遠道而來,身上無糧又無錢,就想靠着朝廷的救濟過活,所以各地官府對這些難民的態度自然可想而知。
在旁人眼裡,這些難民是累贅是負擔,可在李煥眼裡,這些活生生的人是資源啊。
關鍵是這些難民足夠的便宜,只要給一口吃食,這些難民就能給你從早干到晚,比後世的打工人可“敬業”的多了。
當然小小的潁州養活不了西北這許多百姓,所以李煥瞄上了整個江南,嚴格來說是整個江南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