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1 / 1)

第505章

科舉制度,全憑八股文得分判定人才,這有一個顯著的問題,那就是只看重文化分,沒有半點實踐分。

這種應試考試,比之高考更應試。

高考好歹有數理化啥的,可以考察下分析能力,但八股文沒這些,只要契合中心思想,文筆足夠出色,又滿足八股要求,基本可以中式,所以這種方式選出來的官員,同時又是儒士,比如李東陽、李夢陽、徐禎卿等,基本上都是有詩詞歌賦流傳於世的。

閑着沒事的時候,寫寫詩,繪繪畫,吹吹風,點點秋香,這就是他們的日常。

自上而下過於文化的官員集體,在朱厚照看來是有着很嚴重的問題的,比如工部的官員,他們不知道刨子怎麼使,也不懂圖紙怎麼繪製,這些官員,更多是牽頭,拉一堆人辦事,比如治水的時候,就知道拉人去堵,或疏浚,或引流,閑下來的時候也不會思考水土流失,想一想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該怎麼辦......

還有刑部,這些官員缺乏創新性,缺乏刑律的專業性,你說一個個都讀四書五經出身的,想要勝任刑部的活,還需要專門進修《大明律》為主的若干法律,甚至還需要看看老古董《大誥》裡面的案例,對於不合理、不合適、不合乎當下情況的,這些官員沒有及時提出來,也沒有給出修改、補充意見......

整個大明朝,《大明律》是修改了好幾次,但都是旁枝末節,依舊有許多漏洞,許多案件沒有可以依據的條文,只能拐彎找不太適合的條文去判刑,缺少條文指導,自然就導致了一些案件該重判的輕判了,該輕判的重判了。

還有戶部的官員,你說直接找個進士進入戶部,他們的籌算又不好,半天算不清楚一本賬冊,存留算不清楚,支出也算不清楚,一筆糊塗賬,這也不合適......

朱厚照看着殿外的眾進士,思考着未來的革新之路,目光看向國子監祭酒王瓚,道:“朝廷未來需要很多專業型人才,朕希望國子監能抗大梁。”

“陛下,何為專業型人才?”

王瓚疑惑。

李東陽、楊廷和等人也直搖頭,根本聽不懂。

朱厚照解釋道:“正所謂術業有專攻,為朝廷辦事之人,不能只懂經史子集,胸中有萬千典故,還需要懂技術,有能力勝任一些重要的職務。比如戶部官員,最基本的一條就應該是看得懂賬目,厘得清賬目,此外,朕以為,戶部官員還需要學會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做表......”

王瓚轉頭看向戶部尚書孫交、侍郎王瓊等人,孫交走了出來,問道:“陛下,看懂賬目,厘算賬目,這些臣知道,可什麼是數據分析、挖掘、做表,臣愚鈍......”

朱厚照看向張永:“將朕留在文華殿的紅匣取來。”

張永領命。

沒多久,紅匣子取至,打開,裡面是一本本冊子。

朱厚照取出了一本名為《數字奧秘》的書,遞給孫交:“這裡面有一些數據分析、挖掘、做表的例子,戶部可以看看,然後交國子監安排先生學習,日後也好教導下去。”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