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李東陽走至孫交身旁,看着展開的書冊,裡面寫着賬冊的不同處理方式,還有一些古怪的表格,還別說,這些表格一目了然,哪個年份,多少稅收,增了還是降了,抬眼就能看清楚......
這東西,好用啊。
楊廷和看了看紅匣子里的書,伸手取出一本厚厚的《水的奧秘》,打開看了看,驚訝地看向朱厚照:“陛下,這是?”
朱厚照點了點頭,言道:“這是京報司的人收集而來,朕整合挑選了一些內容,做了整合編纂,對自古以來的治水方式、治水之策、治水時效等進行了介紹。咱們的黃河,淮河,包括江南的吳淞江等,經常泛濫的可不少,朝廷需要一批人手,專攻水利之事,水利不修,農業難保,百姓難安。”
楊廷和翻看着,這文書里不僅寫了詳細的治水之策,還繪製了圖紙,如都江堰、鄭國渠、六輔渠、白渠、大運河等,包括永樂年間疏浚會通河,內容很是詳實,在這之外,甚至還寫了修築堤防的要求,保護堤防的要求,潰堤決口的安置對策。
這簡直就是一本極詳實的治水書籍!
楊廷和沉聲道:“陛下,這書冊該多印,發放給都水司與各地官員,讓其知如何治水!”
朱厚照微微搖頭:“地方官員未必能治水,朕以為,未來二十年,朝廷在治水、興建水利工程上需要投入不少,所以需要一大批治水人才,只靠着一二官員,很可能知其皮毛而不知其至理,反而害了當地百姓。故此,國子監先養人才,然後拉去做事,鍛煉一批人才后,將都水司獨立出去,專治天下河流。”
工部尚書李鐩、侍郎李浩走了過來,看了看冊子,當看到《修築堤防十策》時,李鐩忍不住讀了起來:“審水勢,察土宜,挽月堤,塞穴隙,堅杵築,卷土埽,植楊柳,培草鱗,用石甃,立排樁,這十策,確實不錯!臣支持在國子監專養人才。”
戶部尚書孫交表態:“臣也支持。”
朱厚照含笑:“那就這樣吧,等殿試之後,國子監隨之改制,劃分為若干個分院,挑選人員,花兩至三年時間,得一批專業型人才,一旦通過結業考核,直接授官。”
“臣領旨。”
王瓚等人應聲。
朱厚照選擇將國子監改制與朝廷所需、治國安民聯繫在一起,掃除了可能的障礙,推動了國子監初步改制。
李東陽、楊廷和等人以為這事就此結束了,日後國子監會按這個方向走下去。
但所有人都沒想到,這不過是國子監改制的第一步,僅僅是開始罷了。
朱厚照比任何人都清楚,中興大明,可以缺幾個尚書,也可以缺幾個公侯,但唯獨不能缺大量的人才,而人才怎麼來,只能是教出來,從哪裡教,一個是將官學院,一個就是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