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劉府為劉凌發了喪,卻沒有入土。
劉宇敬坐在棺槨旁邊,看着火盆里燃燒的紙錢在火舌的吞噬下慢慢捲曲並化為灰燼,升騰起的煙就像是迷霧,朦朧了窗外的景,也朦朧了劉宇敬的眼睛。
“劉大人,節哀!”
朝臣攜帶家眷前來弔唁,都知道劉凌的死不同尋常,無論心裡盤算着什麼思忖着什麼,面上都是一副悲痛的模樣。
跪在棺槨旁的劉家小輩,垂着頭,眼圈微紅,更有甚者眼睛都腫了起來,但按照劉家的情況來看,這幾人心裡怕早就樂翻天了,難為他們還要‘喜極而泣’,領淮河八絕之一的戲絕都沒有這幫小輩如此能演。
劉凌的棺槨停在劉府偏聽,毗鄰正殿,這件事一日沒有結果,劉宇敬便不會將人下葬。
......
皇宮,紀泓寢殿。
嵌在鑲金燭台里的燭火照亮着四周,太監守在門外,整個寢宮內,只有紀泓一人坐在桌前,批閱着奏摺。
四省八縣近郊邊塞,遠離權利中心的各個朝臣總是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一點小事,呈報中書,遞到他的案前。
人影浮現,走到他身邊,在他的對面坐了下來,拿起摺子瞧了兩眼。
“這幫廢物!”
瞧見臨江的官員只因寒冬霜結,江水凍結,百姓因無法捕魚糧食減少等問題就上書中書的舉動,不滿到了極點。
其實按照現在的狀況來看,考核學子選拔官員所用的書籍教案,不能只有四書五經八股撰文了,禮部、刑部、戶部、兵部、吏部、工部,不同的部門對官員的選拔與考核應該分出最少四個方向。
只是如今臨淵內憂外患,一時也不好改革,如今也只是空想,這才更讓人氣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