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1 / 1)

第1395章

又以京師為基地,重新招募新編漢軍火器營,編製大約相當於兩個旗,下設鳥銃兵八千餘人,炮兵五千餘人,輔兵兩千人左右,特擢曹振彥兼任漢軍火器營副都統,代都統職,監督日常操練。同時,多爾袞任命吳拜為滿洲火器營掌印大臣,編製一個旗。選拔滿洲、蒙古各旗精兵及巴牙喇、噶布賢什超哈的健者多習火器,操練征戰,劃撥西山一帶的平坦之地為火器營演訓場,強迫原有的漢人農戶遷走,或者強制性地把他們劃為各旗旗主的包衣。

半月後,忙活完漢軍火器營官兵遴選之事的曹振彥一腳踏入已經初步建成的八旗炮廠,鑒於目前清軍手中的鳥銃殺傷力不足,在遠距離無法擊破興華軍戰士的鎧甲,經過一番斟酌,他決定先以手中繳獲的興華軍手銃為樣品,仿造幾款大清國統一裝備的制式鳥銃和手銃。

於是便找到欽天監負責火器研製的傳教士克萊芒幫忙,沒想到剛一問起此事,對方就無奈地回答道:“曹大人,不瞞您說,您給我們的這支自生火銃,構造雖然較為簡便,但是做工過於精巧,以我們現有的人手和力量恐怕是難以大規模製造,即使是在歐羅巴,這樣的火銃也剛剛問世,只有最富有的領土和最強大的國王麾下的精銳衛隊才會少量配備。”

“克萊芒教士不必自責,既然這條路一時難以走通,那麼我們不妨換一下思路。”曹振彥說罷,令隨從拿出了一把長火繩銃遞給克萊芒。

“這,這支火槍貌似並非我歐羅巴的產物,也不像羅剎人射擊軍的裝備,敢問大人,此為何方人士製造。”

曹振彥道:“克萊芒教士可能不知道,這是前明萬曆時傳入的魯密銃,專門裝備前朝神機營,此銃長四尺五六寸,約重四五斤,愈長愈妙,后着照門,前着照星,火門在側邊,下着二三鐵鈕,以便下捎釘,放時不致振動。銃腹既長,若赳火門,並鉛子,及洗時布紙等物不出,取開方便,左轉則進,右轉則出。據書中記載,鳥銃者,唯嚕密銃最遠最毒,射程可達一百二十步,一百步內可破輕甲,八十步內可破重甲,近戰時可在銃管內插入短刀。克萊芒教士,您仔細琢磨下,能否大批量仿製此銃,裝備我滿漢火器營。”

克萊芒道:“尊敬的閣下,在我看來仿製此銃完全不是問題,甚至可以做些改進,讓它擁有更大的威力。說實話,大人您真是既慷慨又仁慈,我很樂意為您,為大清國效勞。”

曹振彥畢竟也是火器方面的高手,他拿到阿昌阿帶回來的樣品之後,就知道這火銃異常精巧,興華軍不知道有什麼法力,竟然能批量製造。如果以他曹振彥的思維,這種火銃一個匠人沒有一個月時間根本造不出來,就算是造出來,也不一定如此精美。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