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1 / 1)

第313章

本來,在趙李氏心目中,最中意的收拾考籃“接班人”是秦湘蓮;但很遺憾,退婚了,她也就無可奈何先培養錦兒了。天可憐見錦兒才十歲呐,當然學的慢咯。

不過小丫頭還是用心在學,作為未來的侍妾,這是她的職責。

考籃就用父親趙建文原來的、其實還是爺爺傳下來的,趙李氏把它保存得好好的,經常擦拭,油光水潤的。這很符合“弓冶箕裘”(子承父業)的大義。這裡麵有個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出自《尚書》)。

趙建文留下的考籃,是一個有蓋的多層提梁籃子,幾乎有一米高。它分為三層,形狀為近方形的矩形;使用上好浸油的藤、細篾、柳條、荊條等交錯混雜編織而成。四角包銀,提梁上鑲嵌有金銀握手花片,都是各色吉祥花樣。考籃的四壁和上下底麵都是玲瓏透光,方便考生進場被搜檢時,搜檢者可以看清楚考籃中有無違禁之物。

另外,還備有皮製背帶,考籃可以提也可以背在背上,猶如《倩女幽魂》裡的寧采臣。

和地球時空古代科舉考試稍有不同,大梁的縣試不是每次一天、總共四天;而是連續四天!所以考籃裡裝的東西就和後麵的考試一脈相承了。

由於貢院是狹長的一排排窄巷,寬窄勉強能供二人對麵行走。巷內一麵是牆,一麵是僅能容一人的一間間號舍,六尺高,恰好和趙德昭一樣高;四尺深、三尺寬,身材高大者痛苦不堪,還真適合趙德昭這種少年人也。

有時候趙德昭心裡想道:父親趙建文能少年中舉,就是因為他還沒長高;後來會試屢試不中、甚至考場吐血,就是因為長高了、卷曲了,號舍容不下他了。

號舍裡麵隻有兩塊號板,牆上有兩道高低磚縫。白天一塊號板裝得高、一塊號板裝得低,就成了考試的桌子板凳。晚上,取下高的那一塊,兩塊號板合並就成了床鋪。

由於縣試就在家鄉,考籃裡麵裝的東西相對少些。首先就是文房四寶。硯為輕薄便攜型號,筆為實心筆(預防夾帶)、配有筆袋,紙用來打草稿,墨為高級鬆墨。還有一個水注,是專門給硯台加水磨墨的。另外有一個油布縫製的卷袋,領到考卷後平放其中、高高擱起,防止折疊和汙損。

一旦試卷折疊和汙損,無論你的真實水平有多高,文章做得多好,你的這屆科舉之路就完了。

號舍無門,所以還要帶上油布製的門簾(號帷)。白天卷上去,晚上放下睡覺,避風避雨、稍可禦寒。號帷要自己動手釘好、掛好;所以還配有釘子、小錘子等。為了預防號舍頂破,還帶有一塊油布遮頂。

號舍裡左麵牆上有一塊凹進去的小龕,可放燈燭。縣試由於晚上沒有做題的機會,暫時可以少帶、甚至不帶燈燭。但今後的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是必須帶足夠的燈燭。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食物!食品嘛,大家都以肉乾為主糧,因為不容易腐敗變質。而趙德昭靈機一動將蔬菜大幅度烤乾脫水,再大力捶打製成黃豆大的青菜丸,卻是一個補充維生素的創舉。除了很多豬肉乾、豆腐乾、壓縮饅頭等方便食品,還有剝好的桂圓乾之類的,其它的食物食材,趙德昭不再多帶。他可以預先服下元氣丹,可以保持很久的體力。好在貢院提供熱開水,自帶一個茶壺、茶杯、茶葉即可。

其他的考生就難了,還要自帶一套炊具、食材......大部分士子都需要自備食物,各種耐饑而又有營養的糕餅點心,是入場必備。士人常帶桂圓和冰糖蓮子之類的滋補零食。乾桂圓自己剝起來費時費事,都是事先由家中女眷剝出淨肉,一一套疊起來包好放入考籃中。較富裕的士子還有帶參片的,場中可咀嚼以助文思。

號舍對麵的牆根下,全部考完收卷後和晚上可以支起爐子炊煮茶飯,每幾間號舍派有一名衛所軍戶服侍幫忙。所以還要帶一隻小小的風爐,帶煮飯煮粥的鍋,帶下鍋的米,帶燒水的銚子,帶茶葉,帶醬醋佐料,帶一份飯碗筷子勺子茶碗等。菜肴是事先家中做好的,要求無湯水,耐保存,比如煮一塊火腿,蒸幾塊鹹鯗之類。這些吃食,都要用油紙裹好。

考試中隻能用淨捅,必須得加蓋,不然那氣味......考場裡的廁所,設在每條考巷的儘頭。士人便溺都在其中,由於通風不暢,清掃不及時,往往到了每場頭一天的下午,就惡臭不堪。靠近廁所的那幾間號舍,稱作“底號”,臭氣熏天,是士人最怕被分到的號舍(趙德昭運氣好,用永業田拜了童恩伯,童大榮就為他找了遠離廁所的上風口)。於是為避惡氣,要帶點身上佩的香袋香餅,口中噙的片香之類。

另外,為了防備萬一場中生病,還要帶些萬應錠、紫雪丹之類的成藥。加上驅蚊蟲的藥物。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