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對外說的部分就是,陸子堅和靳曉燕能拿出來的錢,其實就那麼點兒,努努勁兒,廠子倒是能全款吃下,可吃下之後呢?
要複工複產,要進原料,要招工人,要做經銷網絡。
這每一樣,都很費錢。
隻是把廠子買下來,卻撬動不起來,實現不了複工複產,那不是開玩笑麼?
而能夠放到明麵上說的原因,則是另外一條。
靳首富表示,就一條生產線,是根本不夠用的,新公司在食品飲料行業的野心大得很,未來打算在縣裡搞一個產業園區,占地至少幾百畝那種,而就算回歸當下,新公司也並不滿足就這麼一條生產線,一旦公司完成收購之後重新啟動,第一步是把原有生產線開動起來,緊接著,就會向外訂購新的生產設備。
她對縣裡吹的牛逼是,計劃三年內把生產線加到三條。
三年之內,達到年產能1.2萬噸以上,實現產值2500萬到3000萬!
不得不說,她這份野心,的確是讓縣裡的領|導們振奮不已!
九十年代,創富之時,從上到下都野心勃勃,大家都相信,隻要認真乾,就能發財,與此同時,大家也都相信,那些先富起來的能人,比如靳曉燕,是的確都特彆有本事、有魄力,同時還相信,私營企業就是比國營強。
一個廠子,國營的時候越乾越賠,可一旦承包了、改製了、出售了,馬上就煥發青春,馬上就開始大筆掙錢——這不是私營的企業家們,不是這些能人們的本事,又能是什麼?
人家就是比咱會做生意!
這是一份時代的共識。
所以,靳曉燕說,縣裡的領|導們聽著陸子堅手把手教給她吹的那些牛逼,一個個都很是意動。
然而,這畢竟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
縣裡磨磨唧唧,開了幾次會,但一直都沒能拿出決策來,據說後來是趙縣|長親自拍板,同意讓縣裡的銀行向複工複產後的新廠子提供兩百萬的授信額度。
但靳曉燕說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