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堿水煮過的猴板栗,才能中和毒性,讓人吃了不至於撲街。
而李亮則負責推磨的環節,李平安將一勺勺的果粉扔進磨盤的圈圈裡,磨盤便吱呀吱呀地響起來。
這可真的是個技術活加體力活,彆看李亮這小子身體壯實的很,因為缺乏技巧,一會兒的功夫,就累得腰酸背疼。
其實除了前期的準備工作之外,製作栗子豆腐的程序跟正常的豆子豆腐都差不多,無非就是,泡豆、磨豆、慮漿、點漿、成型這幾個階段而已。
當然,至於具體的製作工程中,北方和南方又有些許差異。
比如說,泡豆子全國各地的時間基本上都不一樣,基本上跟當地的氣候掛鉤。
而至於說,點漿這道程序,根據李平安所知,北方一般是以鹵水為主,而嶺南則是以石膏為主。
李平安自己倒是比較喜歡吃鹵水豆腐,畢竟鹵水豆腐固體含量高,質地比較硬。
而石膏豆腐水太多了,還比較軟,當然質地上也細膩一些。
當然,還有些地方使用一些其他的辦法,比如說關中使用酸漿,川蜀用山礬葉,南越開創性的使用硫苦,反正大家各有千秋。
在製作豆腐之餘,李平安還借助便利,搞了一些豆花。
因為,豆花是沒壓榨過的豆腐,而豆腐則是壓榨過後的豆花。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巨大的問題出現了,到底是放茱萸和鹽巴,還是放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