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極端的墨家和法家,儒家明顯更為溫和,也可以吸收彆的學派的優點。
隻是在獨尊儒術以後,儒學也漸漸失去了其包容性,走向了理學和道學的極端上。
新百家爭鳴的出現,也促使儒學進一步開始發展。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當儒學的理念體係沒法解釋戶部遭遇的問題,那便需要從彆的學派吸取營養了。
這時候儒學如果不發展,那將會在這個領域被彆的學派取代。
其實當下的儒學,與誕生之初,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包括呂為賓在內的儒學大家,正在嘗試重新囊括儒學的領域。
通過吸收百家營養,完善儒家思想,再次完成大一統。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宋彥收回發散的思路。
仔細看這篇文章,周闖的理論很簡單。
金銀貨幣的總數,就是國家、朝廷的財富總額。
這一點宋彥也是認同的。
隻要手上有錢,就可以在高麗買到人參,在南洋買到糧食,在泰王國買到象牙。
國家握著的金銀錢幣越多,那經濟就越強大。
從這個基礎開始討論,周闖提出重商的重要性。
首先是金銀流失的壞處。
一個國家大量金銀外流,會造成錢幣變少。
那彆的國家,就能拿更少的錢,來侵蝕這個國家的財富。
比如拿很少的錢,買到許多的糧食。
相反,若是一個國家很多金銀,那就能拿錢去其他國家。
廉價的采買各種東西,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掠奪他們的資源。
既然金銀這麼重要,那就要增加大周的金銀。
周闖提出兩個概念。
大周從外麵買貨品,花費金銀,這是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