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1 / 1)

第737章

王化貞一直逃到閭陽驛才遇到聽聞警訓后率部趕來的熊廷弼。

兩人見面之後,許是知道自己即將面臨的悲慘局面,亦或是為遼兵不堪一戰、遼事再度惡化而擔心,王化貞當場大哭了起來。

見狀,一貫嘴臭的熊廷弼卻冷笑道:“六萬眾一舉蕩平遼陽,今竟如何?”

無言以對的王化貞掩面長嘆,許久之後,為了減輕自己失敗的罪責的王化貞便試着跟熊廷弼商議如何保守寧遠與前屯地區,對此,熊廷弼卻道:“嘻,已晚,惟護潰民入關可耳。”

是的,寧遠和廣寧前屯千戶所此時的城防很差,軍隊又因為戰敗而失去了戰鬥意志,此時根本是守不住遼西走廊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壁清野,把剩下的六、七萬軍隊和十餘萬遼民儘可能的帶回山海關一線去。

王化貞對此顯然是不滿意的,但此時他的威信掃地,再也無法對抗熊廷弼的決定,再加上肝膽俱裂的軍隊將領們一致擁護熊廷弼的主張,所以,大撤退的計劃就此落實了下去。

好在熊廷弼事情也沒有做絕,所以看着同為文官的面上,熊廷弼把自己帶來的,尚且還有組織的5000明軍交給王化貞斷後,然後盡焚積余及房屋建築,並填滿水井后,帶着背井離鄉的十幾萬軍民,一步一回頭的退往了關內。

后金兵沒有想到熊廷弼會如此果決,因此等他們打掃完平陽橋戰場、接收了廣寧周邊乞降的城寨后,重新展開追擊時,卻發現了一片焦土,沒有能從大明軍民口中奪取糧食輜重充當補給的后金軍無力追擊,便重新退回了遼河以東。

從后金軍追擊未果的現實來看,熊廷弼果斷撤退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當時的后金還沒有國力染指遼河以西地區,因此只要留出足夠的緩衝地帶,后金軍直接越過數百公里的無人區,進攻山海關的可能性不大,明軍完全可以在山海關經過充分訓練和整頓后,再圖謀北上,如此,明廷的經濟壓力也會有所減輕的。

然而,熊廷弼的主張更多的只是從戰術上,而且是遼東一地的戰術上做了考慮,事實上,即便僅僅是為了大明朝的臉面,朝臣們也沒辦法接受在自己手上丟失關外全部土地的責任,更不要說一旦退守山海關,就沒辦法阻止后金控制朝鮮、威懾蒙古,進而形成一個類似當年遼帝國的新的北方王朝。

屆時,整個北中國的防禦形勢必然會出現全面惡化的可能,一旦九邊處處有警,到處要填窟窿,那絕對不是眼下財政收入不足的明王朝所能應對的,所以,熊廷弼棄守寧遠前屯的決定在某些人看來是嚴重錯誤的,也因此,在王化貞被捉拿下獄后沒幾天,原本褫職回籍聽勘的熊廷弼也被抓入了詔獄之中······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