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05 字 1個月前

第1365章

不過,一度擁兵高達六七萬的孔有德部此時僅剩下了老弱1700餘人----原本裹挾的4名葡萄牙炮兵教習也全部死於了戰火之中,原本裹挾的400名川軍槍炮手也有一半喪生海底了----可謂是凄慘到了極點。

好在阿巴海並不嫌棄孔有德已無實力的現狀----孔部雖然凄慘,但還是讓后金獲得了包括登州火器營副將吳進盛、參將潘學、盧之能、程縕在內的一大批炮兵指揮官以及相當數量的熟練炮手和部分鑄炮師匠,對后金擴大紅夷炮隊是有相當好處的----依舊給予了孔有德、耿仲明相當於八旗貝勒的優待,這就讓孔有德等人感激涕零,甘願忘記國恨家仇,成為了后金豢養的走狗漢奸······

“世子爺,這是趙一為通過諦聽送來的復社虎丘大會的一些消息。”

明代文人結社之風,最早或可以追溯到嘉靖年間,到了天啟、崇禎年間,正式進入高*潮階段;其結社的目的,也從一開始的互相切磋制藝能力,方便成員考取舉人、進士,迅速轉變為,關注現實的政治問題,並探尋解決之道。

而在這風氣之下,崇禎年間的江南地區出現了拂水山房社、幾社、十人社、六人社、十八子社、應社、復社等眾多文社,復社在成立之初時,不過是其中普普通通一個。

然而,在其領袖人物“婁東二張”的努力下,復社在最短的時間內,與雲間幾社、香山同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歷亭席社、溧陽雲簪社、吳門羽朋社、吳門匡社、武林讀書社、山左朋大社、中州端社、萊陽邑社、浙東超社、浙西庄社、黃州質社、江南應社等十幾個社團形成了大聯合的架構。

所以,崇禎二年尹山大會時,便有680人參加了聚會(南直隸235人,浙江168人,江西123人,湖廣64人,福建40人,山東20人,廣東14人,河南8人,山西4人,四川3人,貴州1人),可謂盛況空前。

此後,復社又在崇禎三年舉行了金陵大會,一樣引起了轟動,所以,受朱由崧的委託,趙一為打入了復社附屬的中州端社,並參加了今年的虎丘大會。

朱由崧翻看了一下趙一為送來的情況,冷然道:“好一個,三百年來從未一有此也啊,居然引得兩位閣老都不擇手段進行拉攏。”

是的,眼下內閣首輔周延儒和次輔溫體仁都在想辦法拉攏復社,不過很可惜,復社自詡是東林的接班人,跟周延儒走的很近,根本就不理睬溫體仁,還公然拒絕溫體仁的弟弟溫育仁加入復社,這就把復社捲入了政治鬥爭當中----其實更有可能是復社幾個主要領導人,自覺自愿捲入的,畢竟復社的主張是力求直接獲得重要職務、進而控制朝政。

朱由崧想了想,向一邊的王乾吩咐道:“復社自詡是東林黨的繼承人,所以在對待復社方面,我們與溫體仁是有共同利益的,當然,我們不要直接出面,關鍵時,給溫閣老送點東西,拱一把火就是了。”

王乾應道:“是,奴婢,這就去安排······”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