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章
早在崇禎九年十二月十七日,李倧便頒布教書,稱自己是為了固守與明朝的君臣大義才遭清軍入侵,號召諸道士民也要對國王盡君臣之義、起兵勤王;但這一教書的內容,很快為後金方面所知曉,因此從崇禎九年十二月到翌年正月之間,清軍與各路朝鮮勤王兵展開了連續不斷的戰鬥。
由於清軍的戰力明顯高於朝軍,所以,各路朝鮮勤王兵馬被清軍先後擊退,朝鮮平安道觀察使洪命耇、慶尚道左兵使許完、尚慶道右兵使閔栐、忠清兵使李義培等文武大員相繼陣亡,一時間“赴難之兵,一無成功者”,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就是用鳥銃擊斃了清軍高級將領揚古利。
見添油戰術沒辦法擊退清軍的阻攔,朝鮮西路都元帥金自點、西路副元帥申景瑗、留都大將沈器遠、江原道觀察使趙廷虎、咸鏡道觀察使閔聖徽等人只能率殘部退守京畿道楊根郡之迷原縣境內,然後試圖聚合大軍后再做反攻。
在徹底排除了朝鮮各路勤王兵馬對清軍側翼的威脅后,皇太極於崇德元年(崇禎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渡過漢江,在南漢山城西側設置御營;隨即,皇太極命令固山額真譚泰等攻取漢城,搜捕朝鮮軍人,掠奪財物牲畜,於是,數以十萬計的漢城百姓就此被掠往後金,並被當成奴隸公開出售,慘狀無以復加。
崇德二年正月初四,率領天助軍的孔有德和率領天佑軍的耿仲明、率領烏真超哈部隊的金玉和等部攜火炮抵達南漢山城;正月十日,多爾袞和豪格等也率部抵達了御營;十一日,作為清軍後衛的杜度部抵達漢城周邊;就此,清軍徹底包圍了南漢山城,切斷南漢山城與外界的聯絡。
眼見得城外的清軍越來越多,南漢山城裡的李倧坐立不寧,只能選擇重啟和議。
崇德元年正月二日,李倧派洪瑞鳳、金藎國、李景稷前往皇太極御營議和,上述三人返回後轉達了皇太極的“詔諭”,在該“詔諭”中,皇太極強調戰爭爆發的責任在朝鮮一方。
隔日,洪、金、李三人再次趕赴清營,向皇太極送去崔鳴吉撰寫的國書,該國書,對前一日皇太極的責難進行辯解,並懇請皇太極原諒朝鮮,撤退清軍,恢復丁卯之役后的“兄弟之國”狀態;但皇太極對朝鮮的巧言令色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答覆,並因此中斷了與南漢山城內的朝鮮朝廷的溝通,以至於雙方在此後十天的時間裡沒有任何接觸。
說起來,皇太極其實在打心理戰,但由於形勢比人強,所以,朝鮮方面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再次主動與清軍方面接觸,但對於洪、金、李三人於崇德二年正月十三日遞交的國書,皇太極繼續置之不理;無可奈何的李倧只能於十六日再次派洪瑞鳳、崔鳴吉、尹暉三人前往清營,詢問皇太極的態度。
隨軍負責對朝交涉的清廷重臣英俄爾岱便對洪、崔、尹三人說道:“若無新語,不須更來!”
但朝鮮人又怎麼可能就此放棄呢?
所以,見朝鮮方面如此心切,正月十七日,皇太極終於答覆朝鮮,對朝鮮的辯解逐條駁斥,要求李倧君臣做出抉擇:“欲生耶,亟宜出城歸命;欲戰耶,亦宜亟出一戰!
相關回復送到了李倧手中,也不知道李倧是怎麼解讀的,居然看出了皇太極的這道“詔諭”雖然措辭嚴厲,但“亦有容許之意”,因此決定繼續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