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5章
然而,朝鮮“主和派”與“斥和派”之間對立已經白熱化了。
因此,當“主和派”代表崔鳴吉寫在國書中提出希望能以“城上拜天子”(指高句麗安市城主在城上拜送唐太宗之故事,崔鳴吉認為清朝不知此事)的方式,給雙方各自台階時,“斥和派”要角金尚憲卻因為看到國書稱皇太極為“陛下”(意味着兩國變為君臣關係),而痛哭流涕,乃至於當場撕掉了國書。
崔鳴吉重寫時不得不刪除“陛下”兩字,當天和洪瑞鳳、尹暉一起送到清營,但英俄爾岱、馬福塔看完國書之後,直接把朝鮮人打發了回去,根本就不接這份不知所云的玩意;不得已,第二天,朝鮮方面在國書中加了“陛下”兩字,由右議政李弘胄(洪瑞鳳稱病)、崔鳴吉、尹暉再次送去,但英俄爾岱、馬福塔堅持要求朝鮮國王出城,雙方爭執不下。
正月二十日,皇太極又下達“詔諭”,在“出城歸命”之外拋出了“縛送斥和臣”的條件,朝鮮方面當然表示無法接受;所以,翌日,李倧派李弘胄等送去答覆國書中,已經表示願意向皇太極稱臣,但還是婉拒了國王出城和縛送斥和臣這兩個條件。
並不願意慣着朝鮮人的英俄爾岱、馬福塔等清廷交涉官員便根據皇太極的意思再次拒收朝鮮國書,最後,雙方不歡而散。
既然朝鮮人死撐着不肯徹底服軟,皇太極便不再客氣,直接命令多爾袞準備進攻江華島----當時,朝鮮的廟社神主、世子嬪、兩大君、元孫等王室人員及大臣家眷都藏身於江華島上,因此拿下江華島可以有效的要挾朝鮮高層,
負責守備江華島的是朝鮮重臣、江華留守兼舟師大將張紳,其手下一共有1000人左右的守城部隊,兵力不算很充足,不過,朝鮮方面一早調集了黃海北道水軍營、黃海南道水軍營、京畿道水軍營、忠清道水軍營的艦船用以加強防守鹽河(江華海峽)的防守。
因此,張紳自持水軍力量強大----佔據濟州的“海盜”當初在三道水軍面前尚且不敢襲擾江華灣沿岸,清軍有毛的水師,他們敢來嗎----“謂虜不能飛渡”,而有些掉以輕心。
然而,清軍真就打來了----二十二日上午,多爾袞發動渡海作戰,以82艘舢板小船向江華島實施進攻,其兵峰直指江華島北面朝鮮守軍防備虛弱的甲串津。
得知清軍發起進攻后,張紳當即率軍分乘大小39隻軍艦從廣城鎮北上迎戰,而忠清水使姜晉昕亦率18艘大小軍艦從燕尾亭南下,企圖攔截清軍。
不料,由於退潮的緣故,張紳所率水軍在離甲串津數百步處的海域便不能繼續前進了---其實朝軍小型船隻還是能迫近作戰的,但朝鮮水師卻不敢只用小船與清軍進行接舷戰----姜晉昕所率水軍雖能南下,卻因多爾袞部連放紅夷大炮而迅速敗退,就連姜晉昕本人也中炮負傷了。
中午時分,清軍成功登陸甲串津。
由於江華府城的守城陸師大都被張紳調去加強水師兵力,而張紳水軍又因退潮而動彈不得,所以沒有多少守軍的江華府城很容易的就落入上島清軍手中----就這樣,包括世子嬪、兩大君、元孫等在內的240多名朝鮮王室人員、大臣及其眷屬成為清軍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