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8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186 字 1個月前

第1608章

皇太極在迫使朝鮮投降后,便決定一鼓作氣拿下皮島,徹底消除東江鎮的威脅。

不過,皮島的情況與江華島略有不同,因此清軍並不能指望以攻陷江華島的方式用小舟強渡海峽,所以,皇太極在調動了貝子碩託、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等部外,還強迫朝鮮抽調水師出戰。

朝鮮方面因為王世子李被清軍掠走,充作人質,因此不敢違背皇太極的命令,便派平安兵使柳琳、義州府尹林慶業率軍5000協助清軍進攻皮島----傳說,朝鮮原打算通知皮島明軍,但唯恐事泄而引火燒身,所以君臣秘議幾次后還是取消了這個計劃,最後只能祈禱上天讓“兩國各自解歸”,但這種說法,無異於既當又當,實在可笑又可恨。

明朝的皮島守將是東江總兵沈世魁,他在得知皇太極入侵朝鮮的消息后,就“修築城台,廣設炮葯,收集兵船,以為固守計”。

在皮島守軍的頑強抵抗下,清軍久攻不下----孔有德部和耿仲明部在此戰中因為與皮島守軍千絲萬縷的關係,作戰十分敷衍,這要是清軍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於是當年三月八日,已經回到瀋陽的皇太極便命令武英郡王阿濟格率兵千人入朝助攻,就這樣,阿濟格取代碩託,成為了皮島之戰的主帥。

然而,阿濟格來了之後才發現,造成皮島之戰,久拖不決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 東江鎮原本有12000多人,甭管這12000多人中,戰兵有多少,但絕不是兵力有限的清、朝聯軍所輕易能拿下的,更何況三月下旬的時候,崇禎帝派去援救朝鮮的沿海總兵陳洪範統又率領了8000名增援明軍抵達了皮島,因此島上總計有近20000人的兵力,清軍絕不是那麼容易能得手的。

第二, 除了島上明軍兵力雄厚外,明軍還配備了大量火器----且不說沈世魁之前的積累,光是援鮮明軍帶來皮島的,就有火藥32300斤、火罐360個、火箭900枝、起火400枝、火槍120桿、火瓶200個----在清軍紅衣火炮因為射程不足,無法攻擊到皮島的情況下,明軍在火力上也具有優勢。

第三, 皮島四面環海,清軍無法發揮鐵騎的特長,只能乘船浮海攻島,但在渡海過程中,清軍船隻勢必全部暴露在明軍視線之下,島上明軍正可憑險施放火炮,從容射擊行進速度緩慢的木船;即便有少量清軍船隻靠岸,守島明軍也不難從灘頭髮動反擊,利用優勢兵力把少量清軍趕入海中。

第四, 守島明軍身處大海環抱的孤島,無路可退----島兵戰船數量有限,也不可能由海道退走----被圍之兵只能置之死地而後生,拚命抵抗,擺在清軍面前的無疑是一場惡戰。

所以就連明朝新任兵部尚書楊嗣昌也認為,陳洪範、沈世魁兩部“亟當分佈要害,扼其入犯之路;果有渡海聲息,以主侍客,出奇待之,自可得志”。

阿濟格考慮再三,並與碩託等會商以後,決定摒棄強攻的方式,而採取分兵兩路、一奇一正進行偷襲的作戰計劃。

其中,一路由八旗騎兵、烏真超哈、天佑兵、天助兵及朝鮮兵擔當,赫然列陣,大張聲勢,盡量吸引明軍的注意;另一路由八旗步兵擔當,暗中運動,乘坐小船,悄然渡海。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