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0章
南遷雖然被擱置了,但北京城裡人心惶惶,有門路的人都想辦法南下了,就是一時走不開的,也想辦法開始向京外轉移家財。
“眼下兌換飛票的生意好嗎?”
順和店北京支店負責人楊華芝回復道:“回賀公公的話,現在形勢緊張,兌飛票的生意特別紅火,這不,開年以來,才一個多月,就已經開出去一百三十萬兩的飛票了。”
在順和店存銀子兌飛票時是需要支付百分之五的手續費的----支取的時候不需要----因此光開出去這130萬兩飛票,就等於獲得了6.5萬兩的營收,也難怪楊華芝說生意好呢。
接替段煒出任福王京邸管事內監的賀甫想了想,又問道:“那北京城裡,還有其他人做這個生意的嗎?”
楊華芝回復道:“這些年晉商和徽商也效仿本號,在做飛票生意,當然,他們用的名字不一樣,晉商那邊叫錢票、徽商叫銀票或商票,但實質是一樣的,不過,眼下闖逆已經打到了山西,晉商錢票已經沒有人敢兌了,至於徽商這邊,現在有實力,敢做這生意的也不多了。”
晉商是因為老巢被李自成佔領了,所以失去了信用,進而無人問津,但南直隸這邊,張獻忠已經被趕進四川了,明政府在南直隸、湖廣南部、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統治基本完好,那為什麼在江南擁有極大勢力的徽商也不敢做飛票通兌的生意了呢?
其實,在南直隸、江西、浙江等地,徽商還是敢繼續做飛票生意的,但幫助北京城裡的權貴,把銀子運往南方,他們想做也做不了。
怎麼可能呢?鹽漕一體,徽商難道不能通過漕運船隻把銀錢運回南方嗎?
本來是能的,可誰讓這股把家財運往南方的風氣是在正月後,朝廷南遷提議曝光后才興起的,在天寒地凍、運河冰結、河漕中斷的現在,徽商可沒有能力通過陸路把銀子運回南方去的,所以,對於突如其來的這股風潮,徽商想賺也賺不了。
那麼福王府就能賺這筆錢了?
是的,但福王府不是走運河這條路,而是由海路南運,這不,為了運輸這些銀子,福海號根據朱由崧的指示,會在二月末渤海灣化凍後向塘沽派出至少4艘淮甲運銀船,來接運白銀南下,屆時為了銀船安全,遼海分艦隊也派出數艘淮丙巡航艦前來護航的。
既然福王府能通過海路運銀南下,那徽商就不會如法效仿嗎?
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徽商沒有船,要知道,天津這邊的確有船,但那是給崇禎南撤準備的,在皇帝隨時可能南撤的當口,誰都不能挪用;至於民船這邊,也不是沒有,但這些船都掌握在天津、山東等處的北地商人手中。
在過去,徽商跟掌握對朝貿易及對日走私貿易的山東、天津商人之間的合作是非常少的,因此事到臨頭了,徽商再想跟在天津有船的北地商人合作,已經是不可能了----至少雙方之間沒有信任度,因此當幾十萬兩銀子放在一條船上,誰敢保證對方就不會起了什麼壞心思,到時候,人船銀皆失,彼此還要互相扯皮、互相猜忌呢。
至於徽商自己搞到了船,船上全部是自己人押運,也沒有屁用,因為只要他們敢運,福王府就敢派遼海分艦隊在半途搶劫了。
因此,心有七竅的徽商在評估風險后,大多也不敢接這份生意,賺這筆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