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1章(1 / 1)

第1991章

賀甫當然也是明白這個理的,所以他沒有追問原因,只是問道:“開出去的飛票都做過特別記印了嗎?”

為什麼要在順和店北京支店發出去的飛票上動手腳,當然是為了將來拒絕支付做準備,但這層意思朱由崧誰也沒有告訴過,所以,下面人的也只是遵命行事而已。

話說,這麼麻煩幹什麼,為什麼不發行大面額的專門飛票,以為現有通用飛票的區別呢?

第一個原因跟徽商來不及承運白銀南下,無法承接銀票或商票匯兌生意一樣,順和店這邊也來不及印製超大面額的飛票,並將相關消息傳遞給各地的支店知曉。

第二個原因是,存銀人對大面額飛票有天然的不信任,因此他們每每都指明要一些方便兌換(不引起承兌人注意)的小面額飛票,其中連順和店之前廣受各地商人歡迎的“壹仟兩”、“伍佰兩”這兩種面額----順和店截止到目前,一共發現了“壹仟兩”、“伍佰兩”、“叄佰兩”、“壹佰兩”、“伍拾兩”、“貳拾兩”、“拾兩”、“伍兩”等八種面額的飛票----都大受冷落,相反倒是“壹佰兩”、“五十兩”這兩種面額更受歡迎。

因此,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為了針對這些大戶日後化整為零、分散支領,所以朱由崧才特意要求在近階段於北京發出的飛票上都做了記號。

“回賀公公的話,都按總號的意思,做好了記號,保證各地支店一查驗就能看出是北京發出的。”

賀甫想了想,說明道:“一百三十萬兩的確不少了,但咱家以為或可以更多,這樣吧,你秘密派人放出口風去,就說眼下南運困難,再要開兌飛票,順和店的風險就大了,所以過兩天規費要漲一個點。”

賀甫這是準備反其道而行之,對此,楊華芝有些擔心:“五個點已經很高了,再漲人家未必就會來了。”

賀甫胸有成竹的說道:“這倒不用你擔心,正所謂,該來的終歸會來的,不會來的,你就是把費用降下去,他也不會來。”

楊華芝明了道:“也是,時局緊迫,現在着急的應該是那些王公大臣。”

賀甫點點頭:“這是這個理。”

意猶未盡的賀甫隨即補充道:“你且注意看了,若是接下來三天內,來開飛票的人持續增多或保持現有規模,你立刻把規費漲上去,然後三天一調,最高允許你調到十五個點。”

楊華芝眨了眨眼:“十五個點?”

“對!”賀甫確認道。“十五個點,等十五個點后,若還有人願意來開飛票,我們也不能再收了。”

楊華芝不解道:“這麼高的賺頭為什麼不繼續做呢?”

賀甫幽幽的回應道:“就怕到時候收了銀子,也沒辦法運出去北京城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