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6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404 字 1個月前

第2816章

張縉彥沒想到朱由崧會採取軍屯民墾的辦法保障北地邊軍需要,更沒有想到朱由崧直接從沿邊衛所剝奪了土地所有權,將管理軍屯的權力交給了兵部,一時間也非常的猶豫。

是的,接掌軍屯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兵部因此有一筆自主的進項,但拿着軍屯一方面要跟各地衛所產生矛盾,另一方面保障邊軍的壓力就全部轉移到了兵部身上,所以,這地也不是好拿的,當然,也就是張縉彥還不知道朱由崧已經決定由沿邊各道專司向北地邊軍供述糧秣的計劃,否則,不管三七二十一,基於兵部利益出發的張縉彥肯定先一口答應下來再說。

正是張縉彥這麼一猶豫,王應熊插話了:“陛下,茲事體大,是不是要跟戶部商議一二,萬一戶部覺得由他們代管軍屯更為合適,豈不是要在兵部與戶部之間鬧矛盾了嗎?”

王應熊不說還好,一說,張縉彥坐不住了:“陛下,軍屯地,自然應該是由兵部管理為好,實與戶部無涉!”

朱由崧因為有後續計劃,所以同意了王應熊的意見:“王先生說的是,卻是朕疏忽了,還是要跟戶部溝通一二,這樣吧,且回了南京再議。”

張縉彥這個後悔啊,連帶着看王應熊的眼神也不一樣了,但朱由崧卻沒在意張縉彥的不滿,自顧自的繼續說道:“驅逐建虜、平定二逆,兵肯定用不着那麼多了,但裁了,一個不當,只怕會重蹈李逆為禍一幕,所以朕決議於各道設置常備鎮戎兵馬。”

相關的話題,朱由崧一早就跟兵部交代過了,但截止到目前,兵部還沒有明確的方案,為此朱由崧不等了,他便當著臉色很差的兵部尚書張縉彥拿出了御馬監的方案:“其中,面積較小、地形平整的各道,駐兵不超過三千,並置三品守備一員;面積較大或地形複雜的各道駐兵不超過六千,並置二品總兵一員;無論總兵還是守備,下轄的兵馬,按京營體制改便為團、哨、隊、棚,然後擇要地駐紮兵馬威懾周鄰、警戒非常;此外,總兵和守備在名下當直屬團、哨標兵,以備方便馳援鎮戍。”

按照朱由崧的計劃,未來陝西將設置四道、山西三道、遼東一道、直隸兩道、山東一道、河北一道、河南一道、南直隸四道、浙江兩道、江西三道、福建和廣東三道、湖廣三道、四川三道、廣西三道、貴州兩道、雲南三道,再加上順天、應天、奉天、承天及中都等五個直隸府,全國暫時設置三十七道又五個直隸州府,按各道平均五千人、各直隸州平均三千計算,地方鎮戎部隊的總兵力應該在二十萬人以下。

而目前路振飛部擁有近四萬兵馬、孫傳庭部擁有四萬出頭的兵馬、朱大典部擁有二萬兵馬、尚可喜部擁有近四萬兵馬、黃得功和高傑名下都超過了四萬兵馬,若在加上吳三桂、姜瓖兩部,妥妥的超過二十五萬人。

當然,以上各部並不是全部要改編為地方鎮戎部隊的,一部分要與永清師、大興師、通州師等部改編為邊軍,甚至還需要從各地衛所處再徵募一部分官兵充實邊軍,因此,屆時不算京營,明軍總兵力將超過三十五萬人,按每人每年二十兩來算,那就是至少七百萬兩的開支,委實是有些多到明政府無法承受了。

“總兵、守備以下,團設團千總、副千總,哨設哨把總、副把總,隊設隊正、隊副,棚設什長、伍長。”其實關於確定京營各級指揮官的新稱謂一事,朱由崧也一早安排給兵部了,但兵部也遲遲沒拿出更定方案,所以,這次朱由崧也不給兵部面子,直接宣布了自己的決定。“什長、伍長皆不入流,隊長、隊副九品,把總、副把總七品,千總、副千總五品。”

團以上,朱由崧決定撤銷旅一級,所以接下來師會直轄團,而師帥、副師帥的品級當為三品,與資深守備相同、略低於總兵官,但師一級只有邊軍和京營才會設置,地方鎮戎部隊是不會安排的。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