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0章
在場大臣小臣都聽不明白朱由崧的意思,只好繼續保持沉默,靜待朱由崧自己揭露底牌。
就聽朱由崧言道:“若首都遷回北京,則朕以為可在承天安陸府設行戶部、行度支二部,負責鄖陽、湖北、湖南、川東、川西、川南、江西、贛中、贛南、廣東、廣西、南寧、柳江、黔東、黔西、滇中、滇西等十六道及承天安陸府的稅賦徵收和支出管理;南京則置南京行度支部,南京行度支部下屬報銷司、審計司、統計司,負責負責江東、蘇常、浙北、浙南、福建、乂安、江北等七道及應天府、鳳陽府的報銷、審計、統計事務,但江東七道二府的預算和結算仍要上報北京度支部,另外南京作為留都時不設行戶部,設行太僕寺,江東七道二府之相關稅賦解南京行太僕寺后,七道二府仍要到北京戶部入賬。”
“再有,南京和承天可置行兵部,兩地行兵部會同兩地留守司及鎮守內臣分別負責江南及西南軍務。”朱由崧隨後補充道:“承天和南京行兵部不設武選司,另江西三道軍務由南京方面負責!此外,留都行部並非是獨立王國,處置事務應按月向首都各部報告,必要之賬目也應在每年規定時間向首都戶部、度支部、兵部報告!”
為了體現留都各行部是首都各部的派出機構,朱由崧又道:“留都行部尚書、侍郎以降部員,品階較首都各部降一級!”
“若首都乃在南京,”朱由崧越說越順。“則於奉天河南府設行戶部、行度支部和行兵部,負責關中、狹北、漢中、寧夏、隴西、河西、晉南、晉中、代北各道事務及榆林、寧夏、河西、鎮羌軍務並指揮奉天及固原京營;另在北京設置行兵部,會同北京留守司、北京鎮守內臣共同指揮永平、薊州、順天、宣鎮、大同、萬全等地邊軍。”
當然,真要授權各地留守司指揮方面軍務,那麼在留守司之下是要設置行參軍司的,但這裡就不要跟在場眾臣說的太詳細了。
馬士英仔細分析着朱由崧的話,忽然靈光一閃,明白了朱由崧的意思,沒錯,西北和西南都是財力非常困難的地區,就算其中有少數幾個道相對富裕,也是拖帶不起來整體的經濟和軍需的,因此承天或奉天的行戶部、行度支部雖然有錢又有(花錢的)權,卻是支棱不起地區財政的,或多或少要中央財政補貼,自然也就受到中央的制約了。
而各處留都的行兵部少了最重要的武選司,實際是沒辦法制約轄區內的駐軍的,所以就只能老老實實的作為戰區後勤部、監軍部存在,同樣沒可能與首都兵部分庭抗禮。
至於讓北京成為留都,那是因為華北長期將是一個需要輸入資源的地區,只要南京這邊截斷了漕運,那麼北方即便出現不可控的因素,結局就會跟弘光四年前控制華北的清廷一樣,會被巨大的資源需求給拖垮了;而讓南京成為留都,一面有西南兵馬牽制,一面又掌握不住江東七道二府收上來的錢糧,也是對抗不了中樞權威的。
馬士英剛想說“妙”,忽然又想到了一個問題,於是他探問朱由崧道:“若設置兩處留都,一旦再出現烈宗毅皇帝故事,該以誰為主,萬一各自希慕擁立之功,豈不是要亂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