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2章(1 / 1)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caler 1041 字 1個月前

第3822章

秦喆向朱由崧解釋道:“陛下的判斷沒有錯,但伊爾庫特河河谷和基托伊河河谷肯定是建虜對定北方向補給最便捷的通道,所以臣等以為建虜有守住庫蘇古爾山西麓地區的理由。”

朱由崧還是皺眉:“卿之前可是說定北建虜能就地補給的,如此又何須這條補給通道。”

秦喆繼續解釋道:“陛下,所謂補給通道也是撤退通道,若非林帥先拿下了基托伊河畔小寨,或許建虜就直接沿着基托伊河逃跑了!”

朱由崧微微點了點頭:“如此倒也說得過去!”

排除了清軍在東線設伏圍殲北路明軍的可能后,朱由崧向在場的高級參謀們問道:“那麼卿等判斷,建虜大軍什麼時候會從恰丹穀道殺出,奔襲西路軍後路?”

郁立回復道:“這得看西路軍深入阿拉克穀道的程度,至少得確保西路軍即便得到警報,也來不及撤出阿拉克鄂博山口了,建虜才會衝出恰丹穀道,奔襲西路軍後方。”

“西路軍這邊應該是有防備吧?”

“回陛下的話,西路軍是一早有所防備的,”衛國臣接過郁立手中的紅藍鉛筆,在地圖上指點道。“特斯河城內有北庭和燕然都司麾下兩個勇士營騎兵團,烏蘭固木堡有北庭都司麾下勇士營一個騎馬步兵團,這就保證了建虜沒辦法從烏布蘇湖南岸繞道奔襲西路軍後方,進而截斷西路軍糧道;此外,李帥目前統帥的四千北庭、燕然衛所騎兵正布置在烏布蘇湖東岸的特斯河口草場,一旦建虜衝出恰丹穀道,沿着烏布蘇湖北岸東進,即可以立刻予以堵防和側擊,為西路軍撤出阿拉克穀道爭取時間;最後,西路軍名下輜重團、炮兵哨、騎兵團一部駐守在西路軍攻打阿拉克鄂博山口雙子堡時修築的營地中,關鍵時候可以充當最後的一道防線,接應從阿拉克穀道衝出的西路軍主力。”

話說李成棟為什麼不直接堵在了恰丹穀道的出口處呢?

原因很簡單,清軍在恰丹穀道的南口處也設置有防禦的堡寨,若不能奪下這處堡寨,李成棟部就不能扼險而守,將清軍出擊部隊堵在了恰丹穀道之中----一出穀道就是開闊的荒漠,李成棟手下的蒙古兵再多一倍也是沒辦法完全堵住出口的,更不要說李成棟麾下的蒙古兵戰力低下,根本應付不了清軍的重騎沖陣。

正是因為知道李成棟手下蒙古兵的老底,所以朱由崧對大都督府及西路軍這個看似面面俱到的防禦計劃表示出了不信任:“卿等確定臨洮縣伯手下的北庭蒙部、燕然蒙部能擋得住建虜的傾力一擊,為西路軍爭取到足夠長的撤退時間嗎?”

在場眾人面面相覷,此時就聽朱由崧言道:“不能保證,為什麼非要蠻幹,不會下駟對上駟嗎?”

衛國臣立刻應道:“是,臣立刻給李帥發報,囑他將必要蒙部兵馬安置在特斯河堡、阿拉克鄂博山口營地中協同堅守,只留少量騎兵襲擾建虜后隊及糧道。”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