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態度(2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524 字 1個月前

這倒是讓朱聿鐭有些遲疑不定了起來,原本他還以後世的眼光看待這件事,後世普遍的觀點便是吳三桂絕對是個漢奸,而且還是明清兩方都討嫌的貨色。

這種人要投降,不,是反正,朱聿鐭原本的想法是朝中文武群起反對之下,他也順水推舟的直接予以拒絕,但眼下朝中上下都是偏向於接納,那這種拒絕就需要手段更隱蔽一些,多繞上一繞了。

在認真了解了一番這個時代之人對於吳三桂的看法,朱聿鐭更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因為這個時代之中,吳三桂的名聲是出乎意料的好。

桃花扇之中,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解釋,並沒有被這個時代的人所接納。

人們始終相信,吳三桂獻出山海關,引清兵入關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什麼家仇,而是國恨。

因為吳三桂自知不是李自成對手,為了報君父之仇,只能向滿清借兵復仇。

而且吳三桂一路上都只是追着李闖痛揍,還從來沒有與大明官軍打過一次,無論是清軍南下江南攻滅弘光政權,還是東進滅亡隆武朝廷,吳三桂都一次沒有參與過,始終在陝西、甘肅與闖營餘孽征戰不休。

你紹武皇帝既然氣量大的連攻滅隆武朝廷、出身流寇、曾經血殺江南無數生命、甚至若非你紹武在分水關留有的後手紀光霽足夠驚艷,差點連你也被一鍋端的李成棟都能容納。

那容納一個始終不曾背叛大明,更為大明報了崇禎君父之仇的吳三桂,又算的了什麼。

但可惜的是,朱聿鐭並不是真正的朱聿鐭,他更不是只盯在老朱家一畝三分田的人。

在他的心目中,皇帝可以輪流坐,為了自己利益,出賣民族利益的吳三桂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收容。

畢竟他麾下的幾個反正回來的軍閥,又有哪一個有民族氣節,又有哪一個以國家利益為重,所思所想的無不是自己的小算盤而已。

不過他們與吳三桂不同的是,他們是以實際行動表示了反正的決心,各自對滿清下了殺手,金聲恆屠江西滿清文武,殺戮成性的李成棟更是滅了福建所有不服的地方文武外加地方士紳。

這種絕然的手段,在讓他們得到了朱聿鐭的信任之餘,也基本斷絕了再降滿清的可能,這才是朱聿鐭放心的收容他們至麾下的根本原因。

但對於吳三桂這種一封書信,就想讓自己當這個冤大頭的行為,朱聿鐭當然是不可能接受的。

但是他卻也不能就此直接選擇拒絕,在思索一番后,他便順着眼前兩位心腹的面表示了對吳三桂請降的贊同和欣賞,並且希望他能夠起事,共襄王業,就可以將皮球踢回去了。

綜合來說,那便是你趕緊反了吧,我會對你這種行為點贊,並且會對你進行精神上的支持,至於行動上的支持也已經在準備了。

陝西雖然騰遠,但大明王師已經開始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出發前往救援,只要他吳三桂打出反旗后,佔據陝西,迎李定國入陝,雙方就此重回過去,共同抗擊滿清,挽神遊陸沉之厄。

另外要給書友張煌言徒弟道個歉,這些天破事太多了,第一天看到您的打賞就想要感謝的,但是工作的事情太繁雜了,再加上晚上下班寫小說真心太累,寫完一章后就直接忘的死死的,對不住,對不住。

為了表示歉意,今天無論如何也要咬牙多寫一章,當作小小的補償,抱歉。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