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不愛虛名(1 / 2)

南明大唐王 戍邊銘東 2280 字 1個月前

在火速命令這人入京的同時,朱聿鐭並沒有宣布遷都北京,雖然這個過程不可能一擲而就,而且需要大量的時間,足夠他將北京城清理出來。

如今的朱聿鐭的家底是在南方,江南可謂是他的基業所在,而且北方如此殘破,就算遷都過來才算的上是名正言順,但是朱聿鐭卻並不想再以北京為都。

在看朱聿鐭看來,隨着自己的介入,大明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蒸氣機的即將誕生,只要穩守個數年,讓鐵路動脈連接九邊數省之後。

以大明充足的財力物力人力,游牧民族再想威脅到大明的生死,就變得極為困難起來了。

真正的敵人已經不再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了,而是來自於大海之上。

要想大明不落後於世界,那大規模的參與於大航海時代來,就變成了當務之急。

只要參與到世界的爭奪之中來,大明才能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之中,不斷的前進和修正自己的錯誤,革新自己的武器和戰法,變得越來越強大,直至某天量變引起質變,冒藍火的加特林橫空出世,學習游牧民族用屠刀同化的先進經驗,徹底將游牧民族納入大華夏圈子裡來。

大航海時代,北方對於海軍的發展,顯然不可能象是南方那般敏感,尤其是後世成長於皇宮婦人之手的皇帝,更不可能象自己這般清楚的認識到制海權對於後世意味着什麼。

定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雖然聽着提氣,但是對付已經不成氣候的蒙古人與茍延殘喘的滿清殘部,顯然是一種浪費。

至於定都江南可能會出現的靡靡之風,讓後世子孫身沉萬丈紅塵之中的場面,朱聿鐭覺得更加不是什麼事情,畢竟就算定都北京,難道就不會出現奢靡之風了么?

皇城,向來便是各路三教九流最終的匯聚地,無論你定都哪裡,以大明的體量,都會出現繁華盛世。

只要意志不堅,無論定都哪裡都不可能會少了享樂之君。

朱聿鐭從來不會去奢求什麼萬世之基,看看朱元璋定下的萬世不移的祖訓,最終的下場是個什麼樣子?

籌劃萬千也抵不過一個敗家兒孫,在老朱在時無比正確的政策,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會成為惡政,苛政,甚至嚴重扼止住了後世子孫的手腳,無論做什麼事,祖制都會讓他們處處都受掣肘。

既然誰也不是神,無法望穿古今,那真正需要他做的,就只是讓大明在他還在之時,走上正確的軌道,至於未來大明如何,他管不到,也懶的多操心。

紹武四年三月底,大明整個北方已經再無戰火,明軍所過之地,根本無一人敢起刀兵相抗,畢竟這些人已經畏死投降過一次,再投降回來,也完全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

在天下一統之時,朱聿鐭的目光也開始投向了遼東,雖然徹底滅掉滿人註定是一個艱難且時間跨度極長的事情,但是不代表他會坐看滿清再一次休養生息恢復過來。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