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杯酒釋兵權2(1 / 2)

五代十國,有四個朝代都出自河東一脈。

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曾是李克用和李存勖的麾下,他們數十年征戰平定了北方,也用屠刀鏟除藩鎮。

可他們自己也是藩鎮,怎麼辦呢?

隻能自我淨化。

首先是層出不窮的叛亂。

節度使安重榮曾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意思是,兵強馬壯就能當皇帝,哪有什麼血統。

每當心意不能被滿足時,節度使們就起兵造反。失敗不用說,兵馬、妻妾、財富全部被瓜分,一個藩鎮敗落。

如果成功了呢?

就去洛陽和汴梁當皇帝唄。

其次,每次改朝換代的勝利者,都會把自己的精銳軍隊改編為禁軍,強化首都的軍事力量。

李存勖稱帝後,就把河東舊部升格為禁軍,還吸納了河朔藩鎮的精銳、後梁禁軍。

李嗣源稱帝,把自己的嫡係也編入禁軍。

後來的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等人,無不是自藩鎮入主中樞,他們進入汴梁的同時,也把嫡係帶入禁軍,順便接受前朝禁軍。

幾十年後,藩鎮的精銳部隊基本都成為朝廷禁軍。

後周末年的藩鎮,真真是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有這樣的禁軍基礎,才有柴榮改造禁軍的機會,也才有趙匡胤在禁軍中爬升的平台。

最後是成功人士都向汴梁集中。

隨著曆次兵變和改朝換代,失敗者都化作黃土,勝利者則追隨皇帝進入汴梁朝廷,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那個時代,軍人就是社會精英。

當軍人、軍官和家屬都遷徙到汴梁後,地方上的人才也會急劇匱乏,想搞事情也拉不起隊伍。

到此時,藩鎮才算是被馴服。

從來沒有什麼一蹴而就,都是時間的沉澱。

柴榮時代的禁軍和朝廷,集合了北方的精英人才,才能成就其威名。

而這一切,都被趙匡胤繼承。

終於輪到趙匡胤同誌上場了,我的手要斷了。

趙匡胤算是五代末期的典型代表。

他在郭威麾下當兵,又跟隨造反大軍殺回汴梁,後來進入禁軍係統。在這個五湖四海的大家庭中,他結交了一幫當世精英。

這也是當時藩鎮青年精英的人生軌跡。

既然禁軍已經成為朝廷最強大的力量,也是最核心的晉升平台,那麼藩鎮還有什麼吸引力呢?

此時就出現兩個問題:

藩鎮再也沒有力量來挑戰朝廷權威,隻要敢造反,一定會被強大的朝廷禁軍撲滅。

禁軍將領兵變,除非遇上軟弱的皇帝。

可趙匡胤是一路憑軍功升遷的悍將,能打又會做人,石守信、王審琦等將領又有誰是他的對手?

所以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他們其實沒有什麼選擇。況且隻是回鄉養老而已,地位、待遇都給的足足的,算是很好的結局了。

如果是柴榮,也會成功的。

所以啊,“杯酒釋兵權”看起來是趙匡胤牛逼哄哄,其實是200年來無數人努力換來的。

這份功勞簿上,還有其他人:

唐德宗、唐憲宗、朱溫、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柴榮.……

甚至還應該有黃巢、魏博牙兵。

趙匡胤隻是最後一個摘桃子的人。

曆史不是請客吃飯、不是溫情脈脈,而是刀與劍、血與火、殺戮和救贖。

藩鎮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就真的太平了?

沒有的事。

這裡有一個接班人的問題。

既然趙匡胤是禁軍悍將,可以在柴榮去世後鑽空子,把7歲的小皇帝拉下馬,那麼趙匡胤去世後會不會也有人這麼做?

不是沒可能。

舉報本章錯誤( 無需登錄 )